毛乌素沙地汉代古城遗址空间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33
作者
阮浩波
王乃昂
牛震敏
贾鹏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干旱区与沙漠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古城遗址; 汉代; 空间格局; 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运用最近邻指数法、空间分析法和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31座汉代古城遗址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遗址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31处古城址进行点格局分析,得出古城遗址间平均最近邻直线距离为25.5 km,属于凝聚分布模式。汉代古城遗址主要集中在4个集聚区,即秦长城—秦直道强影响区(A)、秦长城—秦直道弱影响区(B)、西南集聚区(C)及西北集聚区(D)。其中,秦长城—秦直道强影响区(A)是最主要的遗址分布区,占古城址总量的48.4%。毛乌素沙地汉代古城遗址呈西疏东密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空间组群"格局。在当时的气候背景下,地貌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主要制约城址的选择,而政治、军事和交通区位等人文因素则对古城遗址的数量和空间结构起主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73 / 8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中原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空间模式研究.[D].武慧华.河南工业大学.2010, 06
[2]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夏慧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12
[3]  
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古城址与环境变迁初步究.[D].彭超.兰州大学.2007, 04
[4]  
毛乌素沙地全新世地层及沉积环境记录.[D].曹红霞.西北大学.2003, 01
[5]   基于点模式分析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北京都市区为例 [J].
郭洁 ;
吕永强 ;
沈体雁 .
经济地理, 2015, 35 (08) :68-74+97
[6]   历史时期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J].
王芳 ;
张小雷 ;
杨兆萍 ;
栾福明 ;
熊黑钢 ;
王昭国 ;
时卉 .
地理学报, 2015, 70 (05) :796-808
[7]   区域地质灾害的空间点格局分析研究——以宁强县为例 [J].
邱海军 ;
曹明明 ;
刘闻 ;
郝俊卿 ;
王雁林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3) :107-111
[8]   河南省史前人类遗址的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子 [J].
李中轩 ;
朱诚 ;
吴国玺 ;
郑朝贵 ;
邵仕训 ;
冯非凡 ;
王宁 .
地理学报, 2013, 68 (11) :1527-1537
[9]   基于指数模型的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分布 [J].
毕硕本 ;
计晗 ;
梁静涛 ;
乔文文 ;
李禧亮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0) :1454-1462
[10]   南京玄武湖景区旅游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J].
高成 ;
刘庆友 .
旅游论坛, 2013, 6 (03) :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