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与环境演变

被引:23
作者
张文翔 [1 ]
张虎才 [1 ]
雷国良 [2 ]
杨伦庆 [1 ]
牛洁 [2 ]
常凤琴 [2 ]
杨明生 [2 ]
樊红芳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察尔汗湖; 贝壳堤剖面;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沉积物中酸溶与残留(酸不溶)组分中常、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的分析,并结合酸溶与残留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对比,讨论了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酸溶组分中的常量、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可以作为湖泊和古气候演化良好的代用指标;残留组分中的元素及元素对与原岩及其风化程度紧密相关,因此,酸溶组分与残留组分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在对于环境响应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应该将二者分开研究以避免对元素所携带环境信号解译的偏差。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43.5~22.4cal.kaB.P.(39.7~17.5kaB.P.14C年代)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期间古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43.5~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总体较低,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且湿润度值((Fe2O3+Al2O3)/(MgO+CaO),或H)处于高值段,而Ca/Mg,Fe/Mn和Rb/Sr则处于低值段,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古湖泊水体增加;其中37.8~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多出现最低值,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富集,H值较高,而Ca/Mg,Fe/Mn和Rb/Sr此段均值最小,表明此时为环境的最适宜期,此期间降雨充沛,湖泊处于高湖面;在31.7~22.4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富集,且Ca/Mg,Fe/Mn和Rb/Sr处于高值段波动,H值处在低值段,指示气候环境恶化,降水逐渐减少,古湖泊水体萎缩;在约22.4kaB.P.气候快速恶化,形成石盐结晶,高湖面历史结束。柴达木盆地该期高湖面及其演化过程可与腾格里沙漠和额济纳盆地-巴丹吉林沙漠高湖面记录进行对比,揭示了大范围气候变化的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917 / 9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西藏纳木错沉积物单水方解石出现前后的环境变化 [J].
李明慧 ;
康世昌 ;
朱立平 ;
王君波 ;
张强弓 ;
谢曼平 ;
游庆龙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601-609
[2]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记录及区域对比研究 [J].
薛积彬 ;
钟巍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610-620
[3]   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贝壳堤剖面介形类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J].
张虎才 ;
王强 ;
彭金兰 ;
陈光杰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03-111
[4]   柴达木盆地东部36~18ka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环境 [J].
万和文 ;
唐领余 ;
张虎才 ;
李春海 ;
庞有智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12-121
[5]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年代学研究 [J].
张虎才 ;
雷国良 ;
常凤琴 ;
樊红芳 ;
杨明生 ;
张文翔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511-521
[6]   乌伦古湖介形组合及其壳体同位素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 [J].
蒋庆丰 ;
沈吉 ;
刘兴起 ;
张恩楼 .
第四纪研究, 2007, (03) :382-391
[7]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碳酸盐和瓣鳃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 [J].
常凤琴 ;
张虎才 ;
陈玥 ;
牛洁 ;
杨明生 ;
张文翔 ;
雷国良 ;
樊红芳 .
第四纪研究, 2007, (03) :427-436
[8]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J].
雷国良 ;
张虎才 ;
张文翔 ;
常凤琴 ;
樊红芳 ;
杨明生 ;
陈玥 ;
牛洁 .
沉积学报, 2007, (02) :274-282
[9]   柴达木察尔汗贝壳堤剖面Sr同位素及其环境意义 [J].
牛洁 ;
张虎才 ;
常凤琴 ;
陈玥 ;
樊红芳 ;
张文翔 ;
杨明生 ;
雷国良 .
高校地质学报 , 2007, (01) :14-22
[10]   湖芯沉积物揭示的末次冰消开始时期普莫雍错湖区环境变化 [J].
朱立平 ;
鞠建廷 ;
王君波 ;
西村弥亚 ;
守田益宗 ;
吴艳红 ;
冯金良 ;
谢曼平 ;
林晓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7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