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与环境演变

被引:23
作者
张文翔 [1 ]
张虎才 [1 ]
雷国良 [2 ]
杨伦庆 [1 ]
牛洁 [2 ]
常凤琴 [2 ]
杨明生 [2 ]
樊红芳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察尔汗湖; 贝壳堤剖面;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沉积物中酸溶与残留(酸不溶)组分中常、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的分析,并结合酸溶与残留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对比,讨论了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酸溶组分中的常量、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可以作为湖泊和古气候演化良好的代用指标;残留组分中的元素及元素对与原岩及其风化程度紧密相关,因此,酸溶组分与残留组分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在对于环境响应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应该将二者分开研究以避免对元素所携带环境信号解译的偏差。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43.5~22.4cal.kaB.P.(39.7~17.5kaB.P.14C年代)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期间古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43.5~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总体较低,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且湿润度值((Fe2O3+Al2O3)/(MgO+CaO),或H)处于高值段,而Ca/Mg,Fe/Mn和Rb/Sr则处于低值段,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古湖泊水体增加;其中37.8~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多出现最低值,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富集,H值较高,而Ca/Mg,Fe/Mn和Rb/Sr此段均值最小,表明此时为环境的最适宜期,此期间降雨充沛,湖泊处于高湖面;在31.7~22.4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富集,且Ca/Mg,Fe/Mn和Rb/Sr处于高值段波动,H值处在低值段,指示气候环境恶化,降水逐渐减少,古湖泊水体萎缩;在约22.4kaB.P.气候快速恶化,形成石盐结晶,高湖面历史结束。柴达木盆地该期高湖面及其演化过程可与腾格里沙漠和额济纳盆地-巴丹吉林沙漠高湖面记录进行对比,揭示了大范围气候变化的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917 / 9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21]  
Trace Elements as Source Indicators in Cratonic Sediments: A Case Study from the Early Proterozoic Libby Creek Group, Southeastern Wyoming[J] . James G. Crichton,Kent C. Condie.The Journal of Geology . 1993 (3)
[22]   西藏扎布耶盐湖晚更新世沉积学及古气候意义 [J].
李明慧 ;
郑绵平 .
湖泊科学, 2005, (01) :24-27
[23]   青海湖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纵向分布反映的古环境意义 [J].
郭雪莲 ;
王金鹏 ;
史基安 ;
王琪 .
兰州大学学报, 2005, (01) :19-24
[24]   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微量元素的环境记录研究 [J].
杜俊民 ;
朱赖民 ;
张远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6) :49-57
[25]   湖泊沉积物色度在短尺度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J].
吴艳宏 ;
李世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5) :789-792
[26]   东居延海易溶盐沉积与古气候环境变化 [J].
张洪 ;
靳鹤龄 ;
肖洪浪 ;
陈月红 .
中国沙漠, 2004, (04) :31-37
[27]   青藏高原中部湖泊沉积物中Zr/Rb值及其环境意义 [J].
陈诗越 ;
王苏民 ;
金章东 ;
沈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4) :35-38
[28]   西藏纳木错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与湖面变化 [J].
赵希涛 ;
朱大岗 ;
严富华 ;
吴中海 ;
马志邦 ;
麦学舜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41-52
[29]   距今30ka前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古环境 [J].
杨小平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25-30
[30]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 [J].
施雅风 ;
贾玉连 ;
于革 ;
杨达源 ;
范云崎 ;
李世杰 ;
王云飞 .
湖泊科学, 2002,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