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0年我国冷空气的活动特征

被引:35
作者
周琳 [1 ,2 ]
孙照渤 [1 ]
机构
[1]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民航宁波空管站气象台
关键词
冷空气活动; 频次; 强度; 区域特征;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30526002
中图分类号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0—2010年我国384站逐日温度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强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单站冷空气呈北多南少、北强南弱的分布特征。按冷空气活动路径,北方分成3个区,它们在11月频次最多;南方以25°N为界分成2个区,它们在12月、1月频次较多,在年际尺度上该2区冷空气呈减少、减弱趋势。南北5个区冷空气活动频次的年代际变化不一致,但是各区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均呈年代际减弱。全国性冷空气活动频次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显著减少,而北方冷空气活动频次的年代际变化不大。当欧亚大陆地面冷高压比正常年偏强(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比正常年偏低(偏高)、高层500 h Pa东亚大槽比正常年偏强(偏弱)时,当年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偏多(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342 / 35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2008年12月两次强寒潮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 [J].
田秀霞 ;
寿绍文 .
气象科学, 2013, 33 (01) :102-108
[2]   近50a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 [J].
高庆九 ;
张荣 ;
管兆勇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4) :448-457
[3]   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对比研究 [J].
李向红 ;
廖幕科 ;
熊英明 ;
郑传新 ;
周文志 .
气象科学, 2011, 31 (02) :228-235
[4]   寒潮研究及四川盆地寒潮概况附视频 [J].
周长春 ;
谌贵珣 ;
师锐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 (04) :64-67
[5]   1961—2008年华南区域寒潮变化的气候特征 [J].
伍红雨 ;
杜尧东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3) :192-197
[6]   贵州高原寒潮灾害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张艳梅 ;
张普宇 ;
顾欣 ;
钟静 ;
刘书华 .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1) :151-154+159
[7]   2008年1月中国低温与北大西洋涛动和平流层异常活动的联系 [J].
谭桂容 ;
陈海山 ;
孙照渤 ;
邓伟涛 .
大气科学, 2010, (01) :175-183
[8]   华东冬季异常冷暖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J].
任广成 ;
令聪婧 ;
蔡开华 .
气象科学, 2009, 29 (06) :775-780
[9]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Cold Surge Events over China during 1960-2007[J]. DING Ting 1 , QIAN Wei-Hong 1 , and YAN Zhong-Wei 2 1 Monsoon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Group, 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Climate-Environment Research for Temperate East Asia (RCE-TEA),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09(06)
[10]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寒潮灾害的变化特征 [J].
魏凤英 .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03) :2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