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弱链接”及其训练学应对路径分析

被引:26
作者
吕中凡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弱链接; 训练学; 路径;
D O I
10.15877/j.cnki.nsic.2010.03.017
中图分类号
G808.1 [运动训练];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介绍了运动"弱链接"及其外在表现形式,分析了改善运动"弱链接"、促进运动"动力链"形成的竞技价值,初步探讨了改善运动"弱链接"的有效途径。得出如下结论:运动过程中的"弱链接"现象主要由于运动链上各环节或环节内部出现的肌力不足、疲劳、损伤引起的部分环节相对薄弱的现象;运动过程中的"动作不对称、代偿性动作、动作不稳定"可以作为判定运动过程是否存在运动"弱链接"现象;"加强专项力量、提高动作经济性、减少运动损伤"是"改善运动弱链接、加强动力链形成"的竞技价值体现;目前流行的加强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训练理念可以作为建立改善运动"弱链接"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在此训练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悬吊训练等具体的训练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竞技体育中的"弱链接"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悬吊法体能训练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分析 [J].
孙景召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 (01) :74-77
[2]   “扬长”还是“补短”——反思木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J].
许伟泽 ;
康志红 .
教育科学研究, 2009, (10) :80-80
[3]   核心力量训练在投掷项目最后用力动作链中的应用研究 [J].
谷化铮 ;
陈刚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9 (04) :79-81+92
[4]   悬吊法对跳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 [J].
杨合适 ;
李建臣 ;
师玉涛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6) :71-73
[5]  
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陈小平著, 2005
[6]  
运动疗法技术学[M]. 华夏出版社 , 纪树荣主编, 2004
[7]  
AGuidebookforPhysicalFitnessTraining .2 杨则宜等/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0工厂出版社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