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39
作者
王巧云 [1 ]
胡瑞忠 [1 ]
彭建堂 [1 ]
毕献武 [1 ]
武丽艳 [1 ]
刘华 [1 ]
苏本勋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冈山大学地球物质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瑶岗仙; 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成矿物质来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7 [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石英、萤石和夕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三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脉型钨矿床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300℃,盐度0.88~6.45 wt%NaCl eqv;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00℃,盐度0.1~8.95wt%NaCl 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1~0.89g/cm3,表明形成这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20~160MPa,成矿深度约为7~9km,因此该矿床是在中高压力、中深成条件下形成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比石榴石中的更富含 CH4、CO4和 H2O 等挥发份,说明流体是一种介于岩浆与热液之间的过渡性流体,具有上部偏液、下部偏浆的特点。由于该区自燕山期以来软流圈上隆,岩石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而 C-H 还原性组分的增加,指示流体很可能来自于深部的地幔过渡带或者软流圈。
引用
收藏
页码:2263 / 227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 [J].
付建明 ;
谢才富 ;
彭松柏 ;
杨哓君 ;
梅玉萍 .
地球学报, 2006, (06) :557-569
[2]   湘东南骑田岭岩体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J].
柏道远 ;
陈建超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4) :255-272
[3]   南岭中段郴州一带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浆的混合作用——来自镁铁质微粒包体的证据 [J].
马铁球 ;
伍光英 ;
贾宝华 ;
柏道远 ;
王先辉 ;
陈必河 .
地质通报, 2005, (06) :506-512
[4]   湖南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构造背景初探 [J].
车勤建 ;
李金冬 ;
魏绍六 ;
伍光英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2) :204-214
[5]   东天山香山镁铁-超镁铁岩中富CH4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意义 [J].
潘小菲 ;
刘伟 .
岩石学报, 2005, (01) :213-220
[6]   湖南郴州-邵阳走滑型构造岩浆岩带及其控矿意义 [J].
邱先前 ;
刘阳生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3, (04) :56-59
[7]   湘南骑田岭锡矿成矿规律探讨 [J].
黄革非 ;
龚述清 ;
蒋希伟 ;
谭双喜 ;
黎传标 ;
刘东红 .
地质通报, 2003, (06) :445-451
[8]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J].
朱金初 ;
黄革非 ;
张佩华 ;
李福春 ;
饶冰 .
地质论评, 2003, (03) :245-252
[9]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J].
范宏瑞 ;
谢奕汉 ;
翟明国 ;
金成伟 .
岩石学报, 2003, (02) :260-266
[10]   华南中、新生代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统 [J].
华仁民 ;
陈培荣 ;
张文兰 ;
刘晓东 ;
陆建军 ;
林锦富 ;
姚军明 ;
戚华文 ;
张展适 ;
顾晟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3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