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博弈分析

被引:69
作者
祁新华
叶士琳
程煜
林荣平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贫困; 生态环境恶化; 利益主体; 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破坏最典型、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区域。然而,实践中试图摆脱"贫困陷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鲜有协同生态保护与扶贫的研究,尤其是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生态脆弱区不同利益主体的两组核心博弈,即政府与民众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研究发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过程事实上就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效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研究为深入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为中国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411 / 64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 [J].
赵雪雁 .
生态学报, 2012, 32 (21) :6776-6787
[2]   不同利益主体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福建长汀县为例 [J].
祁新华 ;
叶士琳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 10 (04) :55-59
[3]   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 [J].
张大维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50 (04) :16-23
[4]   博弈论方法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的运用 [J].
向仕容 ;
罗华伟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6) :8742-8744
[5]   人水和谐的博弈论研究框架及关键问题讨论 [J].
左其亭 ;
赵春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7) :1315-1324
[6]   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生态屏障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昭通市为例 [J].
张晓平 ;
樊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6, (03) :310-314
[7]   中国生态脆弱带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及应用 [J].
石敏俊 ;
王涛 .
地理学报, 2005, (01) :165-174
[8]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 [J].
彭建 ;
王仰麟 ;
张源 ;
李卫锋 ;
吴健生 ;
陈大为 .
地理学报, 2004, (04) :629-638
[9]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博弈论方法初探 [J].
董雨 ;
胡兴祥 ;
陈景雄 .
运筹与管理, 2003, (06) :35-39
[10]   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J].
佟玉权 ;
龙花楼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2)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