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实质化背景下证人庭前证言的运用及其限制

被引:10
作者
史立梅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证人证言; 庭前证言; 直接言词原则; 证据资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自1979年起至今,证人在审前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的证言在我国法律规定中经历了从"未到庭证人的证言"到"庭前证言"的变化,这种称谓上的变迁体现着我国立法和司法机关在证人出庭作证和证人证言运用方面的态度逐渐趋于合理化。欲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庭审实质化,我国还需经历一个从"庭前证言"被普遍允许进入法庭时期到严格规范"庭前证言"的运用及其限制时期,即在确立直接言词原则的基础上,对证人不出庭情况下的庭前证言和证人出庭情况下的庭前证言的证据资格予以规范,严格限制能够进入法庭的庭前证言范围,以确保法官的心证主要建立在当庭证言的基础之上。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审判中心视角下的有效辩护问题 [J].
魏晓娜 .
当代法学, 2017, 31 (03) :101-110
[2]   刑事庭审质证运行状况实证研究——以100个庭审案例为样本 [J].
韩旭 ;
王剑波 .
法治研究, 2016, (06) :44-55
[3]   刑事庭审实质化与审判方式改革 [J].
熊秋红 .
比较法研究, 2016, (05) :31-44
[4]   新间接审理主义 “庭审中心主义改革”的主要障碍 [J].
陈瑞华 .
中外法学, 2016, 28 (04) :845-864
[6]   “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J].
左卫民 .
中国法学, 2016, (01) :162-176
[7]   为职权主义辩护 [J].
施鹏鹏 .
中国法学, 2014, (02) :275-302
[8]   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改革及其评价 [J].
史立梅 .
山东社会科学, 2013, (04) :18-23
[9]   论证人证言规则 [J].
陈瑞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2) :1-10+191
[10]  
把好事实证据关,提高刑事案件质量——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吕广伦就《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答记者问[J]. 黄晓云.中国审判.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