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期间CBM-Z化学机制的模拟应用

被引:4
作者
向伟玲 [1 ,2 ,3 ]
安俊岭 [1 ]
王自发 [1 ,2 ]
吴其重 [1 ,2 ,3 ]
唐晓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O3; NOx; CBM-Z化学机制; 325; m气象塔; 北京奥运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2 [大气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02 ;
摘要
利用CBM-Z化学机制模拟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塔站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高臭氧时段O3浓度的日变化,评估了气象条件、北京奥运会加强控制措施以及O3前体物浓度对近地面O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CBM-Z化学机制较好地模拟了北京奥运会期间典型时段气象塔站O3、NO、NO2日变化特征。(2)有利于局地高臭氧事件发生的气象条件非常相似;北京奥运会加强控制措施的实施显著减少了NOx及VOCs的排放量,导致近地面O3浓度的明显下降。(3)奥运会期间VOCs和CO是影响气象塔站O3生成量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J].
石玉珍 ;
王庚辰 ;
徐永福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1) :84-92
[2]   一次污染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 [J].
罗蕊 ;
王学中 ;
林国梁 ;
钱九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4) :26-30
[3]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J].
安俊岭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4) :652-657
[4]   北京城市大气混合层与气溶胶垂直分布观测研究 [J].
贺千山 ;
毛节泰 .
气象学报, 2005, (03) :374-384
[5]   碳键机制(CB-IV)模拟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研究 [J].
余琦 ;
马蔚纯 ;
陈立民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633-639
[6]   近地层大气臭氧对作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刘建栋 ;
周秀骥 ;
于强 ;
颜鹏 ;
郭建平 ;
丁国安 .
大气科学, 2004, (01) :59-68
[7]   人为源排放VOC对北京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 [J].
王雪松 ;
李金龙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6) :22-26
[8]   城市低层大气臭氧生成的模拟研究 [J].
蒋维楣 ;
蔡晨霞 ;
李昕 .
气象科学, 2001, (02) :154-161
[9]   近地面O变化化学反应机理的数值研究 [J].
杨昕 ;
李兴生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9, (04) :427-438
[10]   利用EKMA曲线制定光化学烟雾污染区域总量控制方案 [J].
李冰 ;
陈长和 ;
余金香 .
高原气象, 1998, (02)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