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东部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李丽平 [1 ,2 ,3 ]
宋哲 [1 ,2 ,3 ]
吴楠 [1 ,2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El Nino事件分型; 夏季降水异常; 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中国东部;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30723001
中图分类号
P46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ONI(Oceanic Nino Index)序列以及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研究了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东部次年夏季逐月及季节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据El Nino事件期间SST最大正异常所在区域,将El Nino事件分为Nino3、Nino4和Nino3.4型。2)El Nino事件次年6月,Nino3型时降水显著正异常区主要位于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Nino4型时位于鄱阳湖流域、桂粤湘三省交界及广西西部,Nino3.4型时位于洞庭湖流域。7月Nino3型降水显著正异常区北移至长江流域,8月则呈西多东少反相分布。从次年6月至8月,Nino4型降水显著正异常区逐渐北移,Nino3.4型降水显著正异常区则从南到北再移向东北。3)在整个次年夏季,Nino3、Nino4和Nino3.4型降水显著正异常区在中国东部呈自南向北分布。无论逐月或季节降水,均是Nino4型降水正异常最强、Nino3.4型最弱。4)不同类型事件次年夏季和各月环流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对于南亚高压,Nino3型、Nino4型事件后呈偏强、东伸和北抬的特点,且后者较前者时更强;Nino3.4型事件后主要呈减弱、西退特征。对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Nino3型、Nino4型事件后主要呈偏强、西伸、北抬特征,后者较前者更强,西伸、北抬也更明显;Nino3.4型后,副高以东撤、北抬特征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53 / 7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与不同El Nino相伴的IOD事件的季节演变特征对比 [J].
祁莉 ;
何珊珊 ;
张文君 ;
何金海 .
大气科学学报, 2014, 37 (06) :673-683
[2]   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李丽平 ;
成丽萍 ;
靳莉莉 ;
许冠宇 .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 (01) :20-28
[3]   东北夏季极端低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J].
张霏燕 ;
徐海明 .
气象科学, 2012, 32 (06) :629-637
[4]   近30年ENSO研究进展回顾 [J].
任福民 ;
袁媛 ;
孙丞虎 ;
曹璐 .
气象科技进展, 2012, 2 (03) :17-24
[5]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J].
袁媛 ;
杨辉 ;
李崇银 .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467-478
[6]   ENSO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联 [J].
张礼平 ;
张乐飞 ;
曾凡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2) :177-186
[7]   热带太平洋与印度洋相互作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J].
张福颖 ;
郭品文 ;
程军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1) :32-40
[8]   El Nio事件对其衰减阶段夏季中国降水季节内演变的影响及其机理 [J].
黄平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5) :513-519
[9]   江淮梅雨和赤道太平洋区域海温变化的关系 [J].
钱维宏 ;
朱江 ;
王永光 ;
符娇兰 .
科学通报, 2009, (01) :79-84
[10]   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及其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 [J].
张志华 ;
黄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31 (06) :78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