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证据标准的合理性及限度分析——以上海“206”智能系统为关注点

被引:10
作者
杨焘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据标准; 数字化证据标准; 区块链;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0.05.00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数字化证据标准清单式指引及自动审查功能有利于规范取证行为、提升审查精准性与全面性、减少司法任意性、防范冤假错案。明确界定数字化证据标准、传统证据标准及证明标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数字化证据标准进行推广适用的起点,但数字化证据标准的统一性与犯罪构成要件学说、案件程序多元化、证据形式发展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理性审视数字化证据标准制度设计机械化、形式化等不合理之处,有助于数字化证据标准在未来发展路径上尊重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增强制度设计精细化与精准化,保持制度完善的延展性与开放性,助力智能办案系统科学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基于裁判文书网的大数据法律研究:反思与前瞻 [J].
左卫民 ;
王婵媛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0, 23 (02) :64-76
[2]   从通用化走向专门化:反思中国司法人工智能的运用 [J].
左卫民 .
法学论坛, 2020, 35 (02) :17-23
[3]   构成要件与诉讼证明关系论纲 [J].
董坤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 38 (01) :170-178
[4]   刑事证据标准与证明标准之异同 [J].
熊晓彪 .
法学研究, 2019, 41 (04) :191-208
[5]   刑事证据分布理论及其运用 [J].
冯俊伟 .
法学研究, 2019, 41 (04) :174-190
[6]   从经验到理论的法学研究方法 [J].
陈瑞华 .
中国法律评论, 2019, (02) :84-100
[8]   热与冷:中国法律人工智能的再思考 [J].
左卫民 .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2) :53-64
[9]   数据化的统一证据标准 [J].
刘品新 ;
陈丽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 27 (02) :129-143
[10]   区块链技术的司法适用、体系难题与证据法革新 [J].
张玉洁 .
东方法学, 2019, (03) :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