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证据标准的合理性及限度分析——以上海“206”智能系统为关注点

被引:10
作者
杨焘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据标准; 数字化证据标准; 区块链;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0.05.00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数字化证据标准清单式指引及自动审查功能有利于规范取证行为、提升审查精准性与全面性、减少司法任意性、防范冤假错案。明确界定数字化证据标准、传统证据标准及证明标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数字化证据标准进行推广适用的起点,但数字化证据标准的统一性与犯罪构成要件学说、案件程序多元化、证据形式发展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理性审视数字化证据标准制度设计机械化、形式化等不合理之处,有助于数字化证据标准在未来发展路径上尊重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增强制度设计精细化与精准化,保持制度完善的延展性与开放性,助力智能办案系统科学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21]  
"十三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最高人民检察院;..,
[22]   大数据司法的学术观察 [J].
刘品新 .
人民检察, 2017, (23) :29-31
[23]   阶层犯罪论及其实践展开 [J].
周光权 .
清华法学, 2017, 11 (05) :84-104
[24]   审判中心下统一证明标准之反思 [J].
杨波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04) :134-143+191
[27]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 [J].
闵春雷 .
中外法学, 2010, 22 (05) :684-697
[28]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问题研究 [J].
陈卫东 ;
简乐伟 .
河南社会科学, 2010, 18 (01) :83-88
[29]   刑事诉讼中应当确立“证据标准”概念 [J].
李小平 ;
张礼萍 .
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02) :87-89
[30]   当代法律方法论的转型——从司法三段论到法律论证 [J].
焦宝乾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01)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