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问题研究

被引:14
作者
陈卫东
简乐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刑事公诉; 公诉权; 刑事审判; 诉讼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司法活动的规律,而司法权的合理配置又是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遵循司法规律科学合理地配置司法权,就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本刊先后推出了"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改革笔谈"、"逮捕的证据与程序问题笔谈"等,分别对民事行政检察、侦查监督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法制进程。刑事公诉是刑事诉讼程序从立案侦查转化为刑事审判的重要诉讼活动,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提起公诉意味着国家正式宣布启动追诉犯罪的程序,并通过随后的程序作出影响被告人财产、自由乃至生命的裁判。同时,司法权的合理配置是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作为司法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诉权的合理配置和完善既是司法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司法科学化、法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刑事公诉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刑事公诉工作自身的发展完善,而且影响到刑事诉讼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同时,本刊也注意到,随着检察机关公诉权的不断扩张,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增大,对公诉权进行必要的制约和规范已成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界不少人士对此问题的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刑事公诉改革"为总标题组织笔谈,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公诉权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公诉证明的理论框架 [J].
葛琳 .
证据科学, 2008, 16 (06) :689-698
[2]   论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 [J].
奚玮 ;
孙康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8, (01) :3-9
[3]   提起公诉证据标准之内在机理 [J].
谢小剑 .
比较法研究, 2007, (03) :101-110
[4]   简论刑事证据与证明标准 [J].
李忠诚 .
政治与法律, 2007, (02) :182-187
[5]   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论略 [J].
王圣扬 .
政治与法律, 2003, (05) :55-60+54
[6]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探讨 [J].
刘根菊 ;
唐海娟 .
现代法学, 2003, (02) :102-106
[7]   再论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 [J].
龙宗智 .
人民检察, 2002, (03) :5-7
[8]   论我国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 [J].
朱仁政 ;
史宝伦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2, (01) :60-65
[10]   公诉案件的证据标准 [J].
云凤柏 .
人民检察, 2001, (10)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