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

被引:35
作者
李国雷 [1 ]
刘勇 [1 ]
于海群 [1 ]
吕瑞恒 [1 ]
李瑞生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长规律;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油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树种对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已有所涉及,但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往往割裂了林木种群的生长规律与其林下植被间的相互作用,以林龄为尺度探讨林下植被发育的差异必然掩盖了林分种群对林下植被作用的异质性。采用时序研究法,按照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高速生期、径速生期、材积慢生期和材积速生期等不同发育时期,探讨林下植被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高速生期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竞争最为激烈,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生物量、元素积累量均最低。因此,高速生期阶段应及时对油松采取较大强度的抚育间伐以缓和油松种群与林下植被剧烈竞争的关系。径速生阶段林下植被与油松竞争最为缓和,草本层Gleason、Shannon-Wiener、Pielow指数由高生长阶段的7.817、2.222和0.769剧增到19.978、3.470和0.907,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元素积累量也均达到最大。径速生阶段对油松林分的管理可相对粗放一些。进入材积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的关系日趋紧张。材积慢生阶段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由径速生期的2262.61、461.92kg/hm2分别下降至1549.85、220.84kg/hm2,而灌木层Gleason、Shannon-Wiener指数均达到峰值。相对于材积慢生期,材积速生期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元素积累量进一步下降,而生物量略有上升,材积速生期阶段应对油松林分适度间伐或主伐。可见,林下植被可作为人工纯林乔木生长规律的指示剂,根据林下植被发育状况选择林分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264 / 12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J].
郭蓓 ;
刘勇 ;
李国雷 ;
甘敬 ;
徐扬 .
林业科学, 2007, (07) :128-133
[2]   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 [J].
李国雷 ;
刘勇 ;
郭蓓 ;
徐扬 ;
张可栋 ;
赵双荣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3) :105-110
[3]   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 [J].
李国雷 ;
刘勇 ;
徐扬 ;
郭蓓 ;
张可栋 ;
赵双荣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2) :70-75
[4]   岷江上游油松造林密度对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孙书存 ;
高贤明 ;
包维楷 ;
王中磊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5, (01) :8-13
[5]   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与酶活性的研究 [J].
薛立 ;
邝立刚 ;
陈红跃 ;
谭绍满 .
土壤学报, 2003, (02) :280-285
[6]   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J].
莫江明 ;
SandraBrown ;
彭少麟 ;
孔国辉 ;
张德强 ;
张佑昌 .
生态学报, 2002, (09) :1407-1413
[7]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特征和预测模型 [J].
林开敏 ;
洪伟 ;
俞新妥 ;
黄宝龙 .
林业科学, 2001, (S1) :99-105
[8]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 [J].
盛炜彤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5) :463-471
[9]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的比较研究 [J].
范少辉 ;
马祥庆 ;
傅瑞树 ;
刘爱琴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1) :8-16
[10]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的研究 [J].
崔国发 ;
蔡体久 ;
杨文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3)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