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拉德布鲁赫研究——原秀男博士逝世二十周年纪念

被引:2
作者
铃木敬夫 [1 ,2 ]
宋海彬 [3 ]
机构
[1] 日本札幌学院大学
[2] 汕头大学法学院
[3] 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
拉德布鲁赫; 价值相对主义; 仁学; 法哲学;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09.12.007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中国大陆的拉德布鲁赫研究是折射其民主法治进程和法学理论发展的一面镜子。以2003年3月北京召开中国第一届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研讨会为契机,对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拉德布鲁赫研究进行了类型化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价值相对主义的仁学展开"问题进行了评述。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拉德布鲁赫公式与告密者困境——重思拉德布鲁赫-哈特之争 [J].
柯岚 .
政法论坛, 2009, 27 (05) :136-146
[2]   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意义及其在二战后德国司法中的运用 [J].
柯岚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4) :62-72
[4]   关于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日常问题》的意义 [J].
足立英彦 ;
满喆 ;
刘小勇 .
太平洋学报 , 2008, (09) :35-37
[5]   新康德主义法学的特性 [J].
陈根发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4) :36-40
[7]   诗与真:拉德布鲁赫法哲学转向的当代诠释 [J].
陈灵海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2) :44-52+126
[8]   新康德主义法学三论 [J].
朱力宇 ;
刘建伟 .
法学家, 2007, (05) :29-34
[9]   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及其价值 [J].
王振东 ;
吕庆明 .
成人高教学刊, 2007, (04) :44-49
[10]   拉德布鲁赫《法律上的人》及其借鉴意义 [J].
陈坤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 (04) :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