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的动态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4
作者
李新刚 [1 ]
王双进 [2 ]
孙钰 [3 ,4 ]
机构
[1]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3]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4]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动态影响效应;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8.07.026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05 ;
摘要
文章对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进行分析,构建系统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城市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之间仍存在着协同发展不均衡、互动关系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形成系统整体发展优势。土地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波动受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承载力波动受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城市群可发展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M].方创琳;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0,
[2]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 [J].
李敬 ;
陈澍 ;
万广华 ;
付陈梅 .
经济研究, 2014, 49 (11) :4-16
[4]   中国R&D强度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研究 [J].
张海英 ;
周志刚 .
经济问题探索, 2014, (06) :18-22
[5]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 [J].
董梅生 ;
杨德才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04) :14-24
[6]   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 [J].
孙钰 ;
李新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123-129
[7]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 [J].
孙钰 ;
李新刚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5) :128-132+137
[8]   基于TOPSI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J].
孙钰 ;
李新刚 ;
姚晓东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2 (11) :71-80
[9]   天津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J].
孙钰 ;
李新刚 ;
姚晓东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9) :106-113
[10]   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 [J].
张欢 ;
成金华 .
管理学报, 2011, 8 (07) :106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