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的规范解读与理论省思

被引:42
作者
于冲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帮助犯; 共犯行为; 犯罪化;
D O I
10.19430/j.cnki.3891.2017.01.005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伴随网络犯罪的高发,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日益突显,其在犯罪中的地位已经由附属性演变为独立性、由从属性演变为主导性,在犯罪中的地位和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刑事司法与刑事立法逐渐开始探索对于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模式,确立了片面共犯正犯化、帮助违法行为犯罪化的应对思路。在梳理与反思现有应对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司法解释的评价标准,确立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制裁和评价的规则体系,成为网络犯罪治理亟需思考和回应的理论话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 [J].
刘艳红 .
法商研究, 2016, 33 (03) :18-22
[2]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J].
张明楷 .
政治与法律, 2016, (02) :2-16
[5]   共犯行为正犯化及其反思 [J].
阎二鹏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 21 (03) :103-110
[6]   我国新网络犯罪立法若干问题 [J].
皮勇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12) :44-49
[7]   关于“身份盗窃”行为的入罪化思考 [J].
于志刚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9 (01) :77-87
[8]   论共同犯罪的网络异化 [J].
于志刚 .
人民论坛, 2010, (29) :66-68
[9]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J].
于志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109-126+222
[10]   网络空间中的帮助违法行为及其入罪化 [J].
于志刚 ;
陈强 .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8, (05)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