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期中国的产业集聚演化:理论回顾、研究进展及探索性思考

被引:59
作者
李世杰
胡国柳
高健
机构
[1]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转轨; 制度与政策; 内生作用机制;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4.04.014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但发端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环境的理论体系是否适用于处在中国的转轨经济情境仍值得探讨。本文回顾了地理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形成与演化的理论解释,发现两者对处于经济转轨期中国的产业集聚相关问题的解释能力有局限性。进而,本文梳理依托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的国内外产业集聚前沿文献成果,发现既有研究关于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研究分歧根源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当前的转轨经济情境——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将制度因素视为外生变量或既定条件,从根本上排斥了制度、政策与政府行为在产业集聚中的内生作用——而处于渐进式经济转轨阶段的中国,制度变迁和地方政府间竞争对产业集聚发展实践存在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文章进一步指出,依托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研究中国产业集聚问题,制度环境、公共政策与政府行为等不应该只是独立于经济模型之外的外生参量,有必要内化到理论模型中去。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51]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J].
贺灿飞 ;
潘峰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13
[52]   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 [J].
冼国明 ;
文东伟 .
管理世界, 2006, (12) :18-31
[53]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J].
范剑勇 .
经济研究, 2006, (11) :72-81
[55]   产业集聚、所有制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J].
张俊妮 ;
陈玉宇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1091-1108
[56]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57]   对外贸易、地方保护和中国的产业布局 [J].
黄玖立 ;
李坤望 .
经济学(季刊), 2006, (02) :733-760
[58]   分权化改革、财政激励和公有制企业改制 [J].
朱恒鹏 .
世界经济, 2004, (12) :14-24+77
[60]   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 [J].
白重恩 ;
杜颖娟 ;
陶志刚 ;
仝月婷 .
经济研究, 2004, (04) :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