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被引:12
作者
向荣
李铁刚
杨作升
阎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4] 青岛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冲绳海槽北部; 海洋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对 1 999年 6月采自冲绳海槽北部的 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底栖有孔虫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属种多为中外陆架和上部陆坡常见底栖有孔虫 ,其中Cibicidespseudoungerianus在研究区域内广泛分布。底栖有孔虫群落明显受研究区水团的制约 ,该区底栖有孔虫Q型因子分析反映的 4个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水团影响 :组合 1以Cibicidespseudoungerianus、Uvige rinasp.、Ammoniaketienziensis、Textulariapseudocarinata为主 ,代表陆架混合水团影响环境 ;组合 2以Uvigerinaperegrina、Buliminamexicana、Buliminasubmarginata、Globocassidulinasubglobosa为主 ,代表黑潮暖流中层水影响下的环境 ;组合 3以喜营养分子Buliminamarginata和Bolivinarobusta为主 ,代表冷涡沉积和上升流沉积区的环境 ;组合 4以Cibicidespseudoungerianus、Globocas sidulinasubglobosa为主 ,代表了对马暖流水团影响下的环境 ,其中水团的氧含量水平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底栖有孔虫组合变化的主要因素。底栖有孔虫的丰度从西往东依次出现两个丰度高值带 ,一个位于研究区西部 1 0 0— 1 40m水深的陆架区 ,另一个位于 40 0— 60 0m水深的上陆坡 ,后者可能反映了冲绳海槽大陆坡普遍发育的陆坡上升流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71 / 68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分布与海洋环境 [J].
孙荣涛 ;
李铁刚 ;
曹奇原 ;
向荣 .
海洋与湖沼, 2003, (05) :511-518
[2]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组合 [J].
常凤鸣 ;
庄丽华 ;
李铁刚 ;
阎军 .
海洋与湖沼, 2003, (02) :208-216
[3]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中底栖有孔虫分布:水团和食物供应的共同制约 [J].
向荣 ;
李铁刚 ;
杨作升 ;
阎军 ;
曹奇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2) :141-148
[4]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 [J].
曹奇原 ;
苍树溪 ;
李铁刚 ;
祝优华 .
海洋与湖沼, 2002, (06) :600-607
[5]   东海东北部春季若干重要水文结构的分析 [J].
汤毓祥 ;
李兴宰 ;
赵哲 ;
李载学 .
东海海洋, 1997, (04) :2-12
[6]   冲绳海槽北段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分布的研究 [J].
李铁钢 ;
苍树溪 ;
阎军 .
海洋与湖沼, 1997, (01) :49-55
[7]   长江口及济州岛附近海域变性水团的初步分析 [J].
喻祖祥 ;
苏育嵩 ;
俞光耀 ;
李凤岐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89, (S1) :132-144
[8]   台湾以东及东海黑潮调查研究的主要动向及结果 [J].
管秉贤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2) :133-146
[9]  
冲绳海槽黑潮流域近4万年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化[D]. 向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1
[10]  
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M]. 地质出版社 ,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