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46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常勇
龚金龙
胡雅杰
龙厚元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关键词
种植方式; 超级稻; 高产栽培; 根系; 形态生理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分别减产5.05%和13.68%。(2)群体根数,直播>机插>手栽,但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小,总根长拔节期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机插>手栽>直播;单茎根数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较小,总根长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显著水平;每条根长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直播,根直径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3)群体根系干重拔节期机插和直播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手栽,抽穗期不同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机插>手栽,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单茎根系干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手栽;地上部干重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小,根冠比则依次增大。(4)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的土层内,特别是直播,65%的根系分布在0~5cm的土层内;0~5cm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5~10cm、10~15cm和15cm以下均依次减小。(5)群体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成熟期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单茎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和成熟期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6)抽穗后群体根系伤流强度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单茎根系伤流强度则依次减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有明显影响,每条根长和根直径的不同以及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不同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根系性状的两个显著特征。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根系分布浅,每条根长和根直径小,群体根数多,但单茎根系总长短,根系干重低,吸收面积和抽穗后伤流强度小;机插与手栽相比,根直径小,根系分布浅,抽穗后群体和单茎根系干重低、下降快,单茎根系总长和伤流强度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208 / 222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Root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 Ric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Nitrogen-Use Efficiency[J]. D.TURNER.Pedosphere. 2010(04)
[2]   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 [J].
唐文帮 ;
邓化冰 ;
肖应辉 ;
张桂莲 ;
范科 ;
莫慧 ;
陈立云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4) :2859-2868
[3]   超稀植栽培不同处理对水稻根系的生长动态和氧化力及POD酶活性影响 [J].
刘岩 ;
孙涛 ;
李晶 ;
魏湜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06) :21-23
[4]   控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J].
王秋菊 ;
李明贤 ;
赵宏亮 ;
迟力勇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8) :206-208
[5]   水稻栽后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其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J].
任万军 ;
杨文钰 ;
伍菊仙 ;
樊高琼 ;
杨振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5) :765-771
[6]   水稻穗重构成因子与根系性状关系的研究 [J].
周晓冬 ;
董桂春 ;
张岳芳 ;
陈培峰 ;
杨连新 ;
黄建晔 ;
龚克成 ;
王余龙 .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04) :5-8
[7]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植株发根力的影响 [J].
任万军 ;
杨文钰 ;
樊高琼 ;
吴锦秀 ;
汪莉红 .
核农学报, 2007, (03) :287-290+294
[8]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J].
任万军 ;
杨文钰 ;
樊高琼 ;
陈德春 ;
吴锦秀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2) :108-110+162
[9]   籼稻品种的氮素累积量与根系性状的关系 [J].
张岳芳 ;
王余龙 ;
张传胜 ;
董桂春 ;
杨连新 ;
黄建晔 ;
龙银成 .
作物学报, 2006, (08) :1121-1129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Roland J Buresh ;
李合松 ;
高彧 ;
许桂玲 ;
王淑红 ;
敖和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4) :69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