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南海滑坡形成机制离散元模拟分析

被引:14
作者
申通
王运生
吴龙科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南海地震滑坡; 缓倾坡外岩质斜坡; 形成机制分析; 离散元数值模拟;
D O I
10.16285/j.rsm.2014.s2.028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重庆小南海滑坡是烈度相对较低地区发生的地震高位滑坡,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基于重庆黔江小南海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对复原的小南海坡体进行失稳分析,计算得出使岩体产生崩滑破坏的地震力临界条件,即只有当地震波地形放大后滑坡才能启动。为了进一步验证计算所得的结论,运用UDEC软件建立小南海典型二维场地模型,施加相应的地震力对坡体失稳崩滑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触发具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位岩质斜坡地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具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陡突出地形对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该坡体运动模式为:峰值加速度放大-增加的振幅迫使岩体顺平行坡面陡倾控制性结构面迅速拉裂-沿缓倾层面滑移-高速脱离滑源区-巨大的势能和动能驱动坡体做长距离运动,其间伴随解体、颗粒间相互碰撞、铲刮作用,具有二相甚至三相流体性质。分析揭示地震力作用下斜坡体中质点加速度具有地形放大效应。对比结构面监测点和基岩监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表明,滑坡启动时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当遇到平行坡面的不连续结构面时,斜坡动力响应强烈,最终导致坡体失稳。
引用
收藏
页码:667 / 6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4·20”芦山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J].
裴向军 ;
黄润秋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03) :257-263
[2]   汶川地震诱发山地斜坡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 [J].
罗永红 ;
王运生 .
山地学报, 2013, 31 (02) :200-210
[3]   复杂地形条件对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 [J].
刘琨 ;
卢育霞 ;
李倩 .
世界地震工程, 2012, 28 (04) :80-88
[4]   汶川地震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J].
张建毅 ;
薄景山 ;
王振宇 ;
林玮 ;
卢滔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3) :164-169
[5]   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 [J].
曹琰波 ;
戴福初 ;
许冲 ;
涂新斌 ;
闵弘 ;
崔芳鹏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S1) (S1) :2878-2887
[6]   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离散元分析——以北川唐家山滑坡为例 [J].
崔芳鹏 ;
胡瑞林 ;
殷跃平 ;
许强 ;
张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02) :319-327
[7]   地震高位滑坡形成条件及抛射运动程式研究 [J].
王运生 ;
徐鸿彪 ;
罗永红 ;
吴俊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60-2368
[8]   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体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J].
崔芳鹏 ;
胡瑞林 ;
张明 ;
许强 ;
陈晓岚 ;
韩应军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2) :167-174
[9]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 [J].
许强 ;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721-729
[10]   灾变景观旅游地开发研究——以小南海地震遗址景区开发为例 [J].
杜海忠 ;
刘坤梅 ;
丰志美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4) :43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