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能够被破坏之关键

被引:58
作者
张宏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岩石圈地幔; 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 熔体来源; 克拉通破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近年来华北克拉通不同时代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和捕虏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Os同位素研究结果证明华北岩石圈减薄前岩石圈地幔的确形成于太古代.这种密度低、难熔程度高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能够被破坏和减薄的关键是由橄榄岩与多来源熔体的相互作用造成岩石圈地幔的组成和物理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华北克拉通周边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不仅提供了克拉通破坏的动力来源,而且俯冲下去的大陆壳或大洋壳物质熔融还为岩石圈地幔组成的改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熔体.120Ma左右的区域性热异常的存在导致已经被改造的岩石圈地幔熔融,此时或随后岩石圈的伸展作用以及软流圈上涌进一步加剧了地幔的熔融和岩石圈的减薄.因此,华北岩石圈的破坏和减薄是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加挥发分)、区域热异常的升高(增温)和岩石圈伸展(减压)联合作用的结果.这一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了华北中生代、新生代高度化学不均一的"混合"岩石圈地幔,并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组成的巨大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008 / 202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64 条
[1]   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过程中Re-Os体系的变化趋势:对华北新生代地幔橄榄岩Re-Os年龄含义的启示 [J].
张宏福 .
岩石学报, 2008, 24 (11) :2457-2467
[2]   华北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来源及其对寄主岩岩浆过程的制约:以莒南和鹤壁为例 [J].
肖燕 ;
张宏福 ;
范蔚茗 .
岩石学报, 2008, 24 (01) :65-76+193
[3]   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及其温压条件 [J].
苏本勋 ;
张宏福 ;
王巧云 ;
孙赫 ;
肖燕 ;
英基丰 .
岩石学报, 2007, (06) :1313-1320
[4]   华北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含金云母地幔岩提供的证据 [J].
赵新苗 ;
张宏福 ;
朱祥坤 ;
张文慧 ;
杨岳衡 ;
汤艳杰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81-1293
[5]   青岛地区晚白垩世基性脉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成分特征及其温压条件 [J].
张瑾 ;
张宏福 .
岩石学报, 2007, (05) :1133-1140
[6]   华北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组成、年龄与岩石圈减薄 [J].
郑建平 ;
余淳梅 ;
路凤香 ;
张志海 ;
汤华云 .
地学前缘, 2007, (02) :87-97
[7]   华北克拉通东部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侵位年龄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张宏福 ;
杨岳衡 .
岩石学报, 2007, (02) :285-294
[8]   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来自橄榄石的组成填图结果 [J].
张宏福 ;
英基丰 ;
汤艳杰 ;
张瑾 ;
赵新苗 ;
牛利锋 ;
肖燕 ;
苏本勋 .
岩石学报, 2006, (09) :2279-2288
[9]   太行山地区中、新生代玄武质岩浆的源区特征与时空演化 [J].
汤艳杰 ;
张宏福 ;
英基丰 ;
张瑾 .
岩石学报, 2006, (06) :1657-1664
[10]   超低本底化学流程和单颗粒云母Rb-Sr等时线定年 [J].
李秋立 ;
陈福坤 ;
王秀丽 ;
李向辉 ;
李潮峰 .
科学通报, 2006, (03) :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