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的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61
作者
王金满 [1 ,2 ]
张萌 [1 ]
白中科 [1 ,2 ]
杨睿璇 [1 ]
郭凌俐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重构; 露天煤矿; 多重分形特征; 黄土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88 [矿区复田];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4种重构土壤方案(含砾石黄土母质覆盖、含煤矸石黄土覆盖、全黄土母质覆盖、含料姜土黄土覆盖)的2 mm以下土壤粒径分布进行了多重分形参数计算,计算参数包括广义维数谱D(q)、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α(q)以及多重分形谱函数f(α(q))等,并对不同分形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该研究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D(0)、D(1)、D(1)/D(0)、Δα和Δf反映了土壤颗粒分布的非均匀质特征;该研究区黄土重构剖面的土壤粒径分布范围较小、测度集中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小,土壤粒径组成非均匀性低;多重分形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化选择D(0)、D(1)/D(0)和Δα或D(0)、D(1)和Δf 3个参数实现对黄土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分布的定量表征;黄土重构剖面0~90 cm内土壤多重分形参数变化明显,黄土区表层土壤覆盖厚度应在90 cm以上,煤矸石和砾石对重构土壤颗粒的离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应排弃在90 cm以下土层。该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以及重构土壤质量的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土壤质量演替规律与模型 [J].
王金满 ;
杨睿璇 ;
白中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229-235
[2]   黄土丘陵区土壤粒径分布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 [J].
白一茹 ;
汪有科 .
农业机械学报, 2012, 43 (05) :43-48+42
[3]   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J].
魏远 ;
顾红波 ;
薛亮 ;
江泽平 ;
周金星 ;
郑施雯 ;
崔明 ;
杨建立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2, 10 (02) :107-114
[4]   黄土区采煤排土场生态复垦工程实施成效分析 [J].
吕春娟 ;
白中科 ;
陈卫国 .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6) :232-236
[5]   土壤颗粒数量分布的局部分形及多重分形特性 [J].
李敏 ;
李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 (11) :216-222
[6]   基于多重分形的土壤粒径分布与土壤物理特性关系 [J].
管孝艳 ;
杨培岭 ;
吕烨 .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 (03) :44-50
[7]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 [J].
董莉丽 ;
郑粉莉 .
土壤, 2010, 42 (02) :302-308
[8]   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J].
刘继龙 ;
马孝义 ;
张振华 .
农业机械学报, 2010, 41 (01) :46-52
[9]   煤矿区复垦土壤压实时空变异特征 [J].
王煜琴 ;
李新举 ;
胡振琪 ;
刘雪冉 ;
赵耀伦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5) :223-227
[10]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壤土粒径分布非均匀性分析 [J].
管孝艳 ;
杨培岭 ;
任树梅 ;
李仙岳 ;
吕烨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9, 17 (02) :19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