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祁连结合区大草滩群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18
作者
陈义兵 [1 ,2 ]
张国伟 [1 ]
鲁如魁 [1 ]
梁文天 [1 ]
第五春荣 [1 ]
郭秀峰 [1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草滩群; LA-ICP-MS; 碎屑锆石U-Pb年龄; 沉积响应; 北秦岭-祁连结合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应用LA-ICP-MS法对北秦岭-祁连结合区的晚泥盆世大草滩群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层剖面从下至上,大草滩群三个岩组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具有以下特征:①古生代年龄组分(<550Ma)所占的比例依次变小(分别为36%,32%,25%),且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值也是逐渐变小(分别为403±5Ma,385±5Ma,375±6Ma),这一特征反映的是大陆边缘岩浆弧前缘同岩浆活动的隆升-剥蚀和沉积。②750~2600Ma年龄组分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分别为54%,65%,72%),且主要的峰值年龄向老的方向变化,这一特征反映的是往造山带深部基底和大陆内部逐渐延伸的隆升和剥蚀。本研究工作阐明大草滩群的碎屑沉积物来自多种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地层单元,主要来自北秦岭-祁连微陆块基底,其次是来自古生代洋壳持续俯冲形成的大陆边缘岩浆弧和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再旋回物质,还有少量来源于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块的物质成分。晚泥盆世大草滩群陆相粗碎屑沉积组合在构造位置上是处于弧(微陆)-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南缘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岩浆弧的弧前盆地这一构造叠加复合地区,是弧(微陆)-大陆碰撞造山作用以后,洋壳持续俯冲造山作用阶段同火山-岩浆活动的沉积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947 / 96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西秦岭—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及岛弧型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李王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06
[2]  
西秦岭造山带结构造山过程及动力学.[M].冯益民等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3]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4]   西秦岭关子镇蛇绿岩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董云鹏 ;
杨钊 ;
张国伟 ;
赵霞 ;
徐静刚 ;
姚安平 .
地质学报, 2008, (09) :1186-1194
[5]   早古生代北秦岭—北祁连结合部构造格局的地层及构造岩浆事件约束 [J].
徐学义 ;
何世平 ;
王洪亮 ;
张二朋 ;
陈隽璐 ;
孙吉明 .
西北地质, 2008, (01) :1-21
[6]   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董国安 ;
杨怀仁 ;
杨宏仪 ;
刘敦一 ;
张建新 ;
万渝生 ;
曾建元 .
科学通报, 2007, (13) :1572-1585
[7]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裴先治 ;
丁仨平 ;
张国伟 ;
刘会彬 ;
李佐臣 ;
李王晔 ;
刘战庆 ;
孟勇 .
地质学报, 2007, (06) :772-786
[8]  
西秦岭武山E-MORB型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地球化学.[J].董云鹏;张国伟;杨钊;赵霞;马海勇;姚安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 S1
[9]  
西秦岭天水地区百花基性岩浆杂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J].裴先治;丁仨平;张国伟;刘会彬;李佐臣;李高阳;刘战庆;孟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 S1
[10]   祁连—秦岭造山带交接部位25亿年碎屑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裴先治 ;
孟勇 ;
丁仨平 ;
李佐臣 ;
刘战庆 ;
刘会彬 ;
李高阳 ;
李瑞保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7, (02) :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