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1 条
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36
作者:
邱琳
邓姗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来源: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孕三烯酮;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脱氧孕烯;
医学,中国传统;
达那唑;
米非司酮;
痛经;
骨盆痛;
妊娠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1.7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孕三烯酮在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价值。方法:系统检索OVID、MEDLINE、CNKI数据库获得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孕三烯酮的症状缓解率优于妈富隆(RR=8.270,95%CI:1.046~65.384),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RR=0.888,95%CI:0.845~0.933),与达那唑(RR=1.043,95%CI:0.949~1.146)、米非司酮(RR=0.972,95%CI:0.943~1.003)及中药治疗(RR=0.954,95%CI:0.905~1.0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用药后累计妊娠率的改善方面孕三烯酮弱于GnRHa(RR=0.792,95%CI:0.657~0.954),与米非司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3,95%CI:0.730~1.140)。孕三烯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肝损伤)高于米非司酮(RR=1.865,95%CI:1.453~2.394)和妈富隆(RR=8.270,95%CI:1.046~65.384),与GnRHa相比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08,95%CI:0.965~1.772),但相应表现有所不同。2种剂量的孕三烯酮对EMs患者的美国生殖医学协会EMs分期(AFS评分)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85,95%CI:-0.491~0.861)。结论:孕三烯酮作为治疗EMs的二线药物,总体效果弱于GnRHa,增加剂量对疗效无明显改善。在不良反应可接受的范围内,是可选药物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59+463
+46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