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浅析中国地貌若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21
作者
杨小平 [1 ]
师长兴 [2 ]
李炳元 [2 ]
朱秉启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沙漠; 地貌过程; 全球变化; 地貌学; 地球系统科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地球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分析总结了我国沙漠地貌过程、流水地貌过程、冰川地貌过程及风沙地貌过程等领域研究的部分进展。由于我国沙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形成和演变与岩石圈构造变动即青藏高原隆升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对我国沙漠形成、演变的研究能为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提供重要佐证。近30年来,有关我国沙漠形成时代的认识更新较快。新的沉积记录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在中新世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沙漠沙丘大规模扩展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才开始的。既使在晚更新世以来,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也有过明显波动、沙漠地貌的特征也发生过显著变化。沙漠通过为沙尘暴提供物源,对全球变化产生驱动作用。从地表过程来看,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变不仅受风力作用,而且受流水、湖泊等多种地貌动力过程的影响,地貌类型是各种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缩影。古冰川地貌曾是最早发现的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随着新的测年技术的出现,学术界对我国第四纪古冰川地貌演化过程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流水地貌过程应该是地球上作用区域最广的一种地貌动力过程,对流水地貌过程的认识目前正在向微观和宏观深入。
引用
收藏
页码:521 / 53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 [1] 山西河曲黄河阶地序列初步研究
    邱维理
    张家富
    周力平
    李容全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44 - 552
  • [2] 长江上游屏山至宜昌河道泥沙存贮量的变化及其地貌学意义
    许炯心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69 - 577
  • [3] 金沙江石鼓-宜宾河段的贯通与深切地貌过程的研究
    杨达源
    韩志勇
    葛兆帅
    胥勤勉
    陈可峰
    徐永辉
    李郎平
    黄典
    鹿化煜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64 - 568
  • [4] 兰州黄河Ⅱ和Ⅲ级阶地的地层结构、年龄及环境意义
    王萍
    蒋汉朝
    袁道阳
    刘兴旺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53 - 563
  • [5] 长江皖江段岸崩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李长安
    杨则东
    鹿献章
    邵磊
    王节涛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78 - 583
  • [6]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更新世两期抬升-剥露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
    雷永良
    钟大赉
    季建清
    贾承造
    张进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84 - 590
  • [7] 新疆罗北洼地湖相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序列及其古环境意义
    罗超
    刘卫国
    彭子成
    杨东
    贺剑峰
    刘桂建
    张彭熹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621 - 628
  • [8]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记录及区域对比研究
    薛积彬
    钟巍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610 - 620
  • [9] 临潼-长安断裂带所在陡坎的成因分析
    师亚芹
    冯希杰
    戴王强
    任隽
    李晓妮
    种瑾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721 - 732
  • [10] 长白山现代理论雪线和古雪线高度
    张威
    闫玲
    崔之久
    穆克华
    李川川
    牛云博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739 - 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