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双被告”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16
作者
章志远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 双被告;
D O I
10.19357/j.cnki.35-1295/d.2016.03.001
中图分类号
D925.3 [行政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面对多种改革方案的角逐,修法者基于现实逻辑而非理论逻辑的考量,最终选择了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时与原行政机关同作被告的"双被告"模式。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来,"双被告"制度增加了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复议和应诉压力,但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目标尚未如愿实现。随着"双被告"制度巨大争议的泛起,《行政复议法》修改如何在续写与调适之间灵活游走引人瞩目。坚持整体救济论和合力脱困观,通过创新体制和优化机制才能有望实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行政纠纷解决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依法治国的助推器——《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进步和意义 [J].
童卫东 .
中国法律评论, 2014, (04) :132-137
[2]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理想与现实 [J].
何海波 .
中国法律评论, 2014, (04) :138-142
[3]   关于行政复议维持决定情形下共同被告的几个问题 [J].
章剑生 .
中国法律评论, 2014, (04) :143-147
[4]   信访潮与中国多元化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 [J].
章志远 .
法治研究, 2012, (09) :10-17
[5]   把行政复议制度建设成为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J].
应松年 .
法学论坛, 2011, 26 (05) :5-9
[6]   行政复议应当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J].
应松年 .
行政管理改革, 2010, (12) :49-51
[7]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之再思考 [J].
章志远 .
现代法学, 2005, (04) :81-88
[8]  
上海三中院年收告市政府案242件[N]. 蔡长春.法制日报. 2016 (003)
[9]  
复议机关该不该坐上被告席[N]. 李立.法制日报. 2010 (006)
[10]  
应松年文集[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应松年,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