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三种模式

被引:50
作者
陈瑞华 [1 ,2 ]
机构
[1] 国家“
关键词
辩护律师; 调查取证; 自行调查; 申请调查; 委托调查; 调查令;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4.01.017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法律确立了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两种模式:一是自行调查,二是申请调查。前者属于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民间调查,在遭遇被调查者拒绝时经常面临难以获得救济的问题。后者作为律师申请检察院或法院亲自调查的取证方式,在遭到法院或检察院拒绝时也会出现救济途径不畅通的问题。民事调查令制度的探索和试验效果,促使我们思考在刑事诉讼中引入第三种调查模式的问题。这种被称为"委托调查"的制度模式,可以弥补前两种调查模式的不足,极大增强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效果。当然,这一调查模式也存在一定局限。对此,有必要从限定其适用范围和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两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M].田文昌; 陈瑞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适用.[M].郎胜; 主编.新华出版社.2012,
  • [3] 法律程序改革的突破与限度.[M].陈瑞华; 黄永; 褚福民;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律师建议稿与论证.[M].田文昌; 陈瑞华; 编著.法律出版社.2007,
  • [5] 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M].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编;陈瑞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6] 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
    陈瑞华
    [J]. 当代法学, 2012, 26 (01) : 3 - 11
  • [7] 当事人调查取证权之程序保障的路径尝试 以调查令制度的检讨及其实证量化分析为研究视点
    韦杨
    曾俊怡
    刘亚玲
    [J]. 法律适用, 2008, (03) : 18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