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比较
被引:25
作者:
张万松
[1
]
王春平
[1
]
张爱民
[2
]
郭香墨
[3
]
张伟
[4
]
智海剑
[5
]
田保明
[6
]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5]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6] 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7]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8]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9]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中国;
农作物种子;
质量标准;
国际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39.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中国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种业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的比较,探索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构建方案。【方法】对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12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中国相应13个农作物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根据中国种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意见。【结果】(1)中国现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差异:一是质量标准的种子等级系统不一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一致地相应于种子生产四级程序,在育种家种子基础上分为三级,而中国现行的粮、棉、油及薯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种子等级程序多样化,有两级,有三级,甚至四级,不一致。二是质量标准的指标系统不健全。发达国家的粮、棉、油作物都基本包括净种子、杂质、其它作物种子总量、其它品种、其它类型、杂草种子、有毒(有害)杂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含水量等;在薯类作物中,主要突出了应有的病害指标。而在中国的标准中,仅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个指标;薯类仅显示纯度、薯块整齐度和不完善薯块率三个指标,缺少当地必要的病害指标。(2)归纳出制定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两原则:一是标准体系中种子生产等级系统的合理性,应体现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通过重复繁殖和限代繁殖,有效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二是体系中指标系统的健全程度,既要体现中国现代种子生产要求,又能与国际接轨,以保证生产出优质种子,建立种子商品在国内外的品牌。(3)根据中国种业发展实情提出了构建中国主要农作物四级种子(包括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探索方案。【结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须兼具统一的"四级种子等级系统"和健全的"八项质量指标系统",薯类还应突出应有的薯块病害指标,为建立中国商品种子的国内外品牌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84 / 897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