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钵庙—南屯组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高孔隙带的关系——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为例

被引:12
作者
尤丽 [1 ]
李春柏 [2 ]
刘立 [3 ]
李才 [1 ]
王海燕 [4 ]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南海西部研究院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砂岩; 相对高孔隙带; 原生孔隙保存; 次生孔隙形成;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9.05.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铜钵庙—南屯组砂岩类型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有少量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1500 m左右、1850~2050 m、2300 m左右和2600~2800 m出现4个相对高孔隙带。造成相对高孔隙带出现的原因是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较弱和自生粘土矿物包壳、自生石英微晶存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次生孔隙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J].
冯娟萍 ;
李文厚 ;
欧阳征健 ;
余芳 ;
曹红霞 ;
赵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3) :417-424
[2]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J].
刘林玉 ;
王震亮 ;
张龙 .
沉积学报, 2006, (05) :690-697
[3]  
油气充注对晚期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的影响[J]. 袁东山,张枝焕,刘洪军.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2)
[4]   苏仁诺尔断裂垂向封闭时空分布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J].
付广 ;
于丹 .
石油学报, 2005, (06) :40-45
[5]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J].
施振飞 ;
张振城 ;
叶绍东 ;
蔡晓明 ;
孙建孟 .
沉积学报, 2005, (03) :429-436
[6]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构造特征和基底伸展量研究 [J].
黄超义 ;
刘志宏 ;
高军义 .
世界地质, 2005, (01) :48-52
[7]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J].
付广 ;
杜春国 ;
孟庆芬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8-12+87
[8]   构造对砂岩孔隙演化的控制——以塔里木中部地区东河砂岩为例 [J].
钟大康 ;
朱筱敏 ;
周新源 ;
王招明 .
地质科学, 2004, (02) :214-222+309
[9]   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J].
胡海燕 .
海相油气地质, 2004, (Z1) :85-89+122
[10]   深部砂岩异常孔隙的保存机制研究 [J].
周东升 ;
刘光祥 ;
叶军 ;
贾存善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1)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