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荚粒品质发育过程及适宜采摘期分析

被引:22
作者
韩立德
盖钧镒
邱家驯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2]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3]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品质发育过程; 适宜采摘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3.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夏播菜用大豆不同熟期组 6个代表品种通州豆、楚秀 (熟期组Ⅲ ) ,海系 13、南农 87c -38(熟期组Ⅳ ) ,南农大黄豆、黑皮绿仁 (熟期组Ⅴ ) ,对其荚粒品质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1)荚长、荚宽及荚厚的发育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 ,荚长、荚宽在开花后 10 - 2 0天伸长较快 ,基本接近品种的固有长度和宽度 ;荚厚在开花后 2 5 - 40天快速增长。 (2 )百荚鲜重、百粒鲜重发育符合二次曲线 ,熟期组Ⅲ品种在开花后 35 - 5 5天达到最大值 ,而熟期组Ⅳ、熟期组Ⅴ品种在开花后5 5 - 70天达到最大值。 (3)出籽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符合四次曲线方程 ,在R5-R7前半期可溶性糖含量逐渐提高 ,R7后半期有所回落 ;不同熟期组的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变化相似。菜用大豆的适宜采摘期为R6 -R7的前半期。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的研究 [J].
盖钧镒 ;
汪越胜 ;
张孟臣 ;
王继安 ;
常汝镇 .
作物学报, 2001, (03) :286-292
[2]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组分分析 [J].
马淑英 ;
梁歧 ;
尹田夫 ;
张思河 ;
候建设 ;
毕建丽 .
大豆科学, 1999, (02) :31-36
[3]   大豆发育分期标准的补充 [J].
韩天富 ;
盖钧镒 .
大豆通报, 1998, (02) :26-26
[4]   菜用大豆“292”秋播花后干物质积累及鼓粒特性的研究 [J].
林国强 ;
黄建成 ;
徐树传 ;
王金官 .
大豆科学, 1997, (04) :18-22
[5]   大豆鼓粒及其与农业气象条件的关系 [J].
张德荣 ;
王国琴 ;
郭法申 ;
代霞 .
大豆科学, 1993, (01) :8-14
[6]   大豆种子脂肪和蛋白质形成及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J].
张恒善 ;
梁振富 ;
杨玉环 ;
付艳华 ;
吴景贵 ;
裴东红 ;
李维国 ;
逢玉兰 .
大豆科学, 1990, (03) :191-197
[7]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 [J].
邱丽娟 ;
王金陵 ;
孟庆喜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5) :28-32
[8]   大豆豆荚形成过程的初步观察 [J].
张秋荣 .
大豆科学, 1984, (04) :332-338
[9]   大豆种子形成过程中脂肪的积累 [J].
潘瑞熾 ;
徐淑敏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63, (02) :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