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9
作者
詹金刚 [1 ,2 ]
王勇 [1 ]
程永寿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4]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关键词
时空特征; 小波分析; 准540天周期信号; 卫星测高同化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3 [潮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中国近海14年多的测高海平面同化格网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了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平面变化主要主成分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特征.用标准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各海区主成分时间变化序列的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的海洋环流或洋流特征相对应.时频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的显著周期主要为年周期信号.其次,黄海和东海还显示准2个月的非稳态信号,东海和南海具有较显著的半年周期信号,东海半年周期信号的能量不稳定.此外,在南海及台湾东部海域,首次发现存在较为显著的准540天周期信号,其动力学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坎门和西沙验潮站资料的时频特征分析也验证了该信号的存在.最后本文给出了中国近海海平面在1993~2007年间的平均上升速率和其区域分布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725 / 17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利用小波分析重力的长期变化 [J].
徐华君 ;
柳林涛 ;
许厚泽 ;
孙和平 ;
胡小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3) :735-742
[2]   中尺度涡的高度计资料同化模拟 [J].
高山 ;
王凡 ;
李明悝 ;
陈永利 ;
闫长香 ;
朱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2) :1669-1678
[3]   基于改进的最佳匹配地震子波的地震资料衰减特性分析 [J].
陈文超 ;
高静怀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3) :837-843
[4]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环流的三维海流诊断计算的研究 [J].
袁耀初 ;
廖光洪 ;
王彰贵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5) :1-14
[5]   1998年夏季南海环流的三维结构 [J].
廖光洪 ;
袁耀初 ;
王彰贵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05) :15-25
[6]   叠前地震资料噪声衰减的小波域方法研究 [J].
高静怀 ;
毛剑 ;
满蔚仕 ;
陈文超 ;
郑庆庆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155-1163
[7]   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小波分析及其在现今构造活动研究中的意义 [J].
陈顺云 ;
刘培洵 ;
刘力强 ;
马瑾 ;
陈国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24-830
[8]   应用小波变换提取张北地震的震磁效应 [J].
李琪 ;
林云芳 ;
曾小苹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55-863
[9]   地震记录小波域高阶相关叠加技术 [J].
张三宗 ;
徐义贤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554-560
[10]   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 [J].
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6)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