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列式断层组合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特征

被引:25
作者
蒋海昆
马胜利
张流
侯海峰
曹文海
不详
机构
[1] 山东省地震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
[4] 山东省地震局 中国济南
[5] 中国北京
[6] 中国济南
关键词
声发射; 拉张型雁列式断层; 挤压型雁列式断层; 双轴破裂实验; 差应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8 [实验地震学、地震模拟试验];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着重研究拉张或挤压型雁列式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声发射(简称AE,下同)的时空演化特征. 结果表明,预置构造对AE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随着差应力的增加,AE首先在两个端点附近丛集,之后向两端点连线附近集中,出现明显的破裂局部化现象,较大事件还通常集中于某一端点附近反复发生. 前期微破裂丛集图象指示后期宏观破裂的扩展方向及扩展范围. 拉张和挤压型雁列区宏观破裂方向分别与轴向应力方向垂直和平行. 雁列式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破裂前的弱化阶段相对较长、弱化过程明显. 微破裂事件累积频次指数增长可能是系统失稳前的典型征兆之一,而雁列区宏观破裂之后,AE数量逐渐减少、应变释放相对减弱. 摩擦滑动过程中,大的粘滑失稳前未见有AE活动前兆性的增强过程.雁列区的b值变化在失稳前显示“趋势性降低—快速回升”这一典型的变化过程,“b值降低”一般发生在差应力增强过程之中,并有可能延续至弱化阶段,而“快速回升”则一般发生在破裂失稳前的短时期内. 对比研究表明,构造差异所导致的b值差异远大于b值随差应力的增加而产生的变化量,而对同一构造标本,力学状态的改变会导致AE序列时序特征的急剧变化,较高的加载速率对应较高的应变能释放及明显的低b值. 先期破碎带由于较低的破坏强度,其对差应力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不同围压条件下花岗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时序特征 [J].
蒋海昆 ;
张流 ;
周永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6) :812-826
[2]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 [J].
李世愚 ;
滕春凯 ;
卢振业 ;
刘晓红 ;
刘绮亮 ;
和雪松 .
地震学报, 2000, (03) :278-287
[3]   实验室声发射三维定位及标本波速场各向异性研究 [J].
蒋海昆 ;
张流 ;
王琦 .
地震, 1999, (03) :245-252
[4]  
雁列式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一)[J]. 马胜利,邓志辉,马文涛,刘力强,刘天昌,马瑾,曾正文.地震地质. 1995(04)
[5]   雁列断层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 [J].
马文涛,马瑾,刘力强,马胜利,刘天昌,邓志辉 .
地震地质, 1995, (04) :342-348
[6]   雁列式断层变形与失稳过程的实验研究 [J].
刘力强 ;
马瑾 ;
吴秀泉 .
地震学报, 1986, (04) :393-403
[7]   关于“震情窗口”问题的实践和展望 [J].
王泽皋 .
地震学报 , 1986, (03) :254-262
[8]   华北几次大震余震应变释放特征及“应力窗口”的机制讨论 [J].
张国民 ;
孙士鋐 .
地震, 1985, (01) :1-6
[9]  
典型断层组合及不同温压条件下岩石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特征[D]. 蒋海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