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以及早期板块构造

被引:95
作者
翟明国 [1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蛇绿岩; 变质岩; 太古宙绿岩带; 古元古代活动带; 早期板块构造; 华北克拉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地球上最早的地壳岩石是高钠的花岗质(TTG)岩石,但是否有更老的洋壳存在过、以及陆壳是怎样形成的,涉及到地球动力学几乎所有的问题。其中板块构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个延续了数十年热度不减的前沿科学问题。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始于新元古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新太古代就已经开始,或者认为自从地球上有了水的记录,就开始有板块构造。在众多的判别板块构造的标志中,蛇绿岩残片和古老的高压变质岩无疑是两个最具影响力的问题。前者可以确定有远古的古老洋壳存在过并成为缝合带中的残片,后者可以指示曾有地表的岩石单元被俯冲到深部,是俯冲、消减与碰撞的岩石学证据。本文在讨论和比较了太古宙绿岩带与蛇绿岩,以及早前寒武纪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与造山带高压变质带之后,认为尚不能作为板块构造的证据。本文还对华北的新太古代末的稳定大陆形成以及古元古代活动带的裂谷-俯冲-碰撞进行了论述。提出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的绿岩带-高级区格局可能标志着热体制下有限的横向活动构造,微陆块被火山-沉积岩系焊接,随后发生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完成稳定大陆的克拉通化过程。其构造机制可能是适度规模且多发的地幔柱构造控制下小尺度的横向构造运动的机制。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活动带有与绿岩带-高级区不同的构造样式,表壳岩带状分布,经受了强烈的变形以及中级变质作用,伴随花岗岩的侵入,虽然没有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但已表现出板块构造的雏形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335 / 134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克拉通化与华北陆块的形成 [J].
翟明国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8) :1037-1046
[2]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ophiolite concep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ecambrian ophiolites[J]. Timothy M.KUSKY,Yildirim DILEK,Paul ROBINSON.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3)
[3]  
Origin and Emplacement of Archean Ophiolites of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North China Craton[J]. Timothy M Kusky,李江海.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05)
[4]   华北克拉通两类早前寒武纪麻粒岩(HT-HP和HT-UHT)及其相关问题 [J].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9, 25 (08) :1753-1771
[5]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 [J].
翟明国 ;
彭澎 .
岩石学报, 2007, (11) :2665-2682
[6]   太古宙陆壳增生的断陷构造盆地模式 [J].
王仁民 ;
凤永刚 ;
宋复梅 .
现代地质, 2007, (02) :415-420
[7]   超高温变质作用:以华北内蒙古土贵乌拉地区为例 [J].
刘守偈 ;
李江海 .
地学前缘, 2007, (03) :131-137
[8]   蛇绿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考 [J].
史仁灯 .
地质论评, 2005, (06) :681-693
[9]   华北克拉通2.1~1.7Ga地质事件群的分解和构造意义探讨 [J].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4, (06) :42-53
[10]   胶北栖霞地区泥质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周喜文 ;
魏春景 ;
耿元生 ;
张立飞 .
科学通报, 2004, (14) :1424-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