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锦屏造山带的崛起——大型拆离断层和挤出机制
被引:150
作者:
许志琴
[1
]
李化启
[1
]
侯立炜
[2
]
付小芳
[2
]
陈文
[1
]
曾令森
[1
]
蔡志慧
[1
]
陈方远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龙门-锦屏造山带;
大型拆离构造;
挤出机制;
前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1]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早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引用
收藏
页码:1262 / 1276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