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断裂对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的贡献及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之新思考

被引:11
作者
杨经绥
李海兵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作用; 折返作用; 走滑断裂; 隆升作用;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已识别出柴北缘、南阿尔金和高喜马拉雅三条超高压变质带。这些超高压变质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和折返的机会。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位于阿尔金断裂的东边,是柴达木—东昆仑地体与祁连—阿尔金微地体和阿拉善—敦煌地体碰撞的产物,由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和含柯石英片麻岩组成,榴辉岩形成时代500~440Ma,峰期超高压变质年龄440Ma。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位于阿尔金断裂带的西边,以产出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为特征,榴辉岩形成时代为500Ma。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被认为是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两者被阿尔金断裂左旋位移约400km。阿尔金断裂是巨大的深度>200km的岩石圈走滑断裂,断裂的活动时代至少早到240~220Ma,认为走滑过程中伴随的隆升作用有可能为柴北缘和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和出露地表做出了贡献,其中阿尔金断裂起到了类似剪刀型断裂的作用。高喜马拉雅超高压变质带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被发现,以榴辉岩中含柯石英或金刚石为特征,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为46Ma,表明超高压变质岩石发生在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关闭后并快速折返。喀喇昆仑断裂走滑过程中伴随的抬升作用则可能对高喜马拉雅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和出露地表做出贡献。在中国东部出露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被巨大郯庐断裂左旋走滑位移约500km,可以看作是走滑作用伴随的抬升运动对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最后折返和出露地表做出重要贡献的又一例证。青藏高原的隆升通常被认为是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新生代以来的碰撞结果。根据高原北部断裂的时代、火山活动和沉积盆地的形成,我们提出高原的隆升是两次俯冲碰撞的结果。第一次发生在中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盆在白垩纪时期的关闭,其时由于北部来自塔里木盆地和北中国板块及东部来自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抵柱效应,高原北部开始隆升;第二次发生在印度板块的新生代俯冲碰撞作用,造成高原的整体抬升,由此可以解释高原北部平均海拔(5000m)要高于高原南部(平均海拔4000m)。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李海兵
    Franck Valli
    许志琴
    杨经绥
    Paul Tapponnier
    Robin Lacassin
    陈松永
    戚学祥
    MarieLuce Chevalier
    [J]. 中国地质, 2006, (02) : 239 - 255
  • [2]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
    李海兵
    杨经绥
    [J]. 地学前缘, 2004, (04) : 345 - 359
  • [3]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缘德尔尼蛇绿岩:一个被肢解了的古特提斯洋壳
    杨经绥
    王希斌
    史仁灯
    许志琴
    吴才来
    [J]. 中国地质, 2004, (03) : 225 - 239
  • [4] 郯庐断裂南段左行平移时间的地震显示
    张交东
    宋国奇
    柳忠泉
    李学田
    徐春华
    徐佑德
    邱连贵
    任风楼
    [J]. 地学前缘, 2003, (04) : 582 - 582
  • [5] 中央碰撞造山带中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来自含柯石英锆石的定年证据
    杨经绥
    刘福来
    吴才来
    万渝生
    张建新
    史仁灯
    陈松永
    [J]. 地质学报, 2003, (04) : 463 - 477
  • [6] 中国西部柴北缘—阿尔金的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及其原岩性质探讨
    杨经绥
    张建新
    孟繁聪
    史仁灯
    吴才来
    许志琴
    李海兵
    陈松永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291 - 314
  • [7] 南苏鲁毛北地区片麻岩锆石中的特殊矿物包体:指示>120 km深俯冲的证据
    刘福来
    [J]. 岩石学报, 2003, (03) : 479 - 489
  • [8] 大别山、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新发现的微粒金刚石
    徐树桐
    刘贻灿
    陈冠宝
    R. Compagnoni
    F. Rolfo
    何谋春
    刘惠芳
    [J]. 科学通报, 2003, (10) : 1069 - 1075
  • [9] 秦岭发现金刚石:横贯中国中部巨型超高压变质带新证据及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深俯冲作用的识别
    杨经绥
    许志琴
    裴先治
    史仁灯
    吴才来
    张建新
    李海兵
    孟繁聪
    戎合
    [J]. 地质学报, 2002, (04) : 484 - 495
  • [10] 阿尔金发现超高压(>3.8GPa)石榴二辉橄榄岩
    刘良
    孙勇
    车自成
    罗金海
    陈丹玲
    王焰
    张安达
    陈亮
    肖培喜
    王永合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2, (09) : 657 -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