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东部高原农业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33
作者
于东平 [1 ]
张鑫 [1 ]
何毅 [2 ]
石鑫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GIS; 农业; 蒸散量; 时空变化; 小波分析;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为了确定变化环境下青海省东部高原农业区合理的作物灌溉制度,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12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计算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960-2006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以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看,研究区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随时间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的时间约为1974年,主周期为25a左右,在这个时间尺度上参考作物蒸散量表现为多→少→多3个循环交替的过程。从空间尺度上看,参考作物蒸散量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东南-西北方向上递减,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夏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日照时数、风速。海拔高度与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海拔高度是造成参考作物蒸散量地区差异的另一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 [J].
张山清 ;
普宗朝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5) :73-79+400
[2]   近60年来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 [J].
曾丽红 ;
宋开山 ;
张柏 ;
王宗明 ;
杜嘉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2) :194-200
[3]   GIS支持下安徽省近35a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J].
吴文玉 ;
马晓群 ;
陈晓艺 ;
杨太明 ;
张爱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2) :251-256
[4]   干旱过程对耕地自然生产功能的影响 [J].
赵媛媛 ;
何春阳 ;
姚辉 ;
黄庆旭 ;
杨洋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2) :278-284
[5]   青海省东部浅山农业区春季干旱预报方法研究 [J].
罗振堂 ;
李凤霞 ;
周秉荣 ;
伏洋 .
青海科技, 2009, 16 (05) :25-30
[6]   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J].
李春强 ;
洪克勤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4) :414-419
[7]   “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分析 [J].
丛振涛 ;
倪广恒 ;
杨大文 ;
雷志栋 .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147-152
[8]   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J].
史建国 ;
严昌荣 ;
何文清 ;
刘克礼 ;
刘勤 .
干旱区研究, 2007, (06) :6773-6778
[9]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春旱时空分布特征 [J].
李建洪 .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06) :175-175
[10]   不同气候区月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式适用性分析 [J].
陈喜 ;
姜彤 .
水文, 2004, (05)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