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公权与保护私益:社会信用立法论略

被引:90
作者
罗培新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2]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合法原则; 比例原则; 关联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当下,社会信用立法风潮迭起,质疑与责难亦相伴而行。其中一个显见的担忧是,政府以信用管理为名扩张公权侵害私益,最终走向了信用立法的反面。社会信用立法游走于公私两域,无论在价值选择还是在技术规则确立方面,均有相当难度。立法宜将社会信用确立为信息主体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的状况,根据信息来源不同,区分为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立法应遵循合法原则和比例原则,对公共信用信息的主体、归集内容与程序做出合理限制,以给信息主体留下必要的容错空间,最后在审慎确立联动奖惩依据后,遵循关联原则对信息主体进行联动惩戒。信息主体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法主张知情权、异议权、消除权和修复权,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遏制公权、保护私益与权利救济制度的有效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广度与深度,也决定了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边界。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合法审慎地用好社会信用 [J].
林圻 .
上海人大月刊, 2017, (08) :10-11
[2]   善治须用良法:社会信用立法论略 [J].
罗培新 .
法学, 2016, (12) :104-112
[4]  
预付卡监管,莫把小病拖成重疾[N]. 罗培新.解放日报. 2017 (010)
[5]  
法理学的范围[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英)约翰·奥斯丁著, 2002
[6]  
李小琳建议设道德档案引热议 .2 黄海蕾. 京华时报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