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小流域旱坡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40
作者
徐畅 [1 ]
谢德体 [1 ]
高明 [1 ]
陶春 [2 ]
余泺 [1 ]
机构
[1] 不详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不详
[4] 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5] 不详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旱坡地; 耕作措施; 氮; 磷; 养分流失;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1.029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旱坡地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标准径流小区对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王家沟小流域常规耕作方式(顺坡耕作)以及水土保持耕作方式(常规顺坡耕作+PAM土壤调节剂、免耕+顺坡种植+稻草覆盖、常规顺坡耕作+植物篱、免耕+横坡垄作、常规横坡耕作)下土壤氮素和磷素的流失量及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就旱坡地土壤氮素的流失特征而言,径流中氮素的流失量相对较小,最大值仅为53.63mg/m2;而泥沙中所携带的氮素流失量相对较大,其最大值达131.25mg/m2;整个观测期内,氮素的流失主要以颗粒态为主,颗粒态氮的流失量占总氮流失量的53.0%~62.0%。(2)就旱坡地土壤磷素的流失特征而言,各处理径流中磷素的总体规律基本表现为:常规顺坡耕作>常规横坡耕作>免耕+顺坡种植+稻草覆盖>常规顺坡耕作+PAM土壤调节剂>免耕+横坡垄作>常规顺坡耕作+植物篱;泥沙中所携带的磷素流失量相对于径流中的磷素流失量而言较大,最大值为58.14mg/m2;整个观测期内,颗粒态总磷流失量为水溶态总磷流失量的1.75~2.15倍,流失方式同样以颗粒态为主。总体而言,水土保持耕作方式下的氮磷流失量均小于常规耕作处理,能有效减少径流及泥沙中各形态氮磷的流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10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J].
柴世伟 ;
裴晓梅 ;
张亚雷 ;
李建华 ;
赵建夫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192-195
[2]   降水条件下黄土坡地氮素淋溶特征的研究 [J].
王辉 ;
王全九 ;
邵明安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63-66+95
[3]   不同施肥制度下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 [J].
汪涛 ;
朱波 ;
武永锋 ;
况福虹 ;
徐泰平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67-70
[4]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桑基植物篱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J].
史东梅 ;
卢喜平 ;
刘立志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3) :75-79
[5]   北京地区农田氮素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机理 [J].
黄满湘 ;
章申 ;
张国梁 ;
张秀梅 .
地理学报, 2003, (01) :147-154
[6]   紫色土两种耕作制的产流产沙过程与水土流失观测准确性分析 [J].
刘刚才 ;
高美荣 ;
林三益 ;
刘淑珍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108-111
[7]   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J].
韦红波 ;
李锐 ;
杨勤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4) :489-496
[8]   雨强对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J].
傅涛 ;
倪九派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2) :33-35+83
[9]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J].
司友斌 ;
王慎强 ;
陈怀满 .
土壤, 2000, (04) :188-193
[10]   我国南方6省农田养分平衡现状评价和动态变化研究 [J].
鲁如坤 ;
时正元 ;
施建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2) :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