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苏琳 [1 ]
张仁陟 [2 ]
蔡立群 [1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总有机碳; 腐殖质碳; 热水溶性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采用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还田翻耕(TS)、免耕(NT)及常规翻耕(T)4种措施下春小麦-豌豆轮作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测定了0~5.0 cm、5.1~10.0 cm、10.1~30.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轮作10年后,与T处理相比,NTS、TS和NT处理的0~30 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NTS和NT处理下腐殖质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TS和T处理下,5.1~10.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高,0~5.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低。10.1~30.0 cm土层中,TS处理的腐殖质碳含量大于NTS处理。表明秸秆覆盖和免耕均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腐殖质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
引用
收藏
页码:524 / 5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西黑岱流域淤地坝拦蓄泥沙和淤积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J].
张艳杰 ;
秦富仓 ;
岳永杰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 (06) :581-583
[2]   土壤碳库及其变化研究进展 [J].
许乃政 ;
刘红樱 ;
魏峰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 (02) :1-5
[3]   不同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与微生物商的影响 [J].
毕冬梅 ;
张仁陟 ;
汪娟 ;
王新建 ;
蔡立群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6) :11-16+22
[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王新建 ;
张仁陟 ;
毕冬梅 ;
汪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2) :115-121
[5]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J].
蔡立群 ;
齐鹏 ;
张仁陟 ;
李爱宗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1) :1-6
[6]   坡耕地黑土不同密度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J].
申艳 ;
张晓平 ;
梁爱珍 ;
方华军 ;
杨学明 .
土壤通报, 2008, (05) :1023-1029
[7]   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王燕 ;
王小彬 ;
刘爽 ;
梁二 ;
蔡典雄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3) :766-771
[8]   不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 [J].
赵鑫 ;
宇万太 ;
李建东 ;
姜子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1) :2203-2209
[9]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李琳 ;
李素娟 ;
张海林 ;
陈阜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3) :106-109
[10]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J].
逄蕾 ;
黄高宝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