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参数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9
作者
周本刚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潜在震源区; 发震构造特性; 地震危险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发震构造特性是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年发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潜在震源区除了反映“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的内涵外,还应反映高震级档地震具有相似复发特征的涵义。由于在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单元内,有一些具有不同本底地震的活动构造块体,为更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空间不均匀性,考虑潜在震源区的三级划分是有必要的。通过分析潜在震源区内高震级档地震的复发特征,计算预测时段内潜在震源区的高震级档地震的发震概率,采用预测时段内概率等效转换获得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方法,有助于在中国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内考虑潜在震源区的强震复发特性。另外,文中还对潜在震源区内特征地震次级震级档频度不足的特性和发震构造上强震非均匀性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750 / 7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潜在震源三维空间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胥广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 03
[2]  
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中的应用研究.[D].周本刚.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 04
[3]  
小江活动断裂带.[M].宋方敏等著;.地震出版社.1998,
[4]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概论.[M].国家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96,
[5]   中国大陆走滑断层段强震非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J].
周本刚 ;
冉洪流 ;
宋新初 ;
周庆 .
中国地震, 2003, (03) :101-111
[6]   划分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地质规则研究 [J].
周本刚 ;
张裕明 ;
董瑞树 ;
冉洪流 ;
胡银磊 ;
韩竹君 .
中国地震, 1997, (03) :47-58
[7]   潜在震源区内部空间非均匀分布地震区划方法在攀西地区和晋中南地区的应用 [J].
高孟潭,胥广银 .
中国地震, 1996, (S1) :25-31
[8]   潜在震源区内部非均匀特征研究 [J].
胥广银,高孟潭 .
中国地震, 1996, (03) :294-299
[9]   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J].
鄢家全 ;
贾素娟 .
中国地震, 1996, (02) :69-90
[10]   潜在震源区概念的界定 [J].
潘华,鄢家全 .
国际地震动态, 1995, (0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