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机制的经济学思考——梯度志愿、平行志愿和实时动态志愿的比较

被引:8
作者
李凤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高考志愿填报; 梯度志愿; 平行志愿; 实时动态志愿;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11.05.011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比较分析了梯度志愿、平行志愿与实时动态志愿之间的优劣,然后基于经济学理论为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提出了一种改革方向。基本结论如下:(1)不完全信息的梯度志愿应该在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机制中逐步淘汰。(2)平行志愿推进了公平与效率,但还存在继续改进的空间。(3)实时动态志愿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更重要的是,当赋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时,它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填报模式。因此,实时动态志愿可能将成为我国志愿填报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录取机制研究 [J].
李凤 ;
甘犁 ;
杨小玲 .
教育研究, 2010, 31 (10) :53-59
[2]  
“平行志愿”录取机制研究[J]. 聂海峰,张琥.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9(02)
[3]   积极推进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改革 [J].
本刊评论员 .
高校招生, 2008, (12) :6-7
[4]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么?——高考志愿填报博弈研究 [J].
聂海峰 .
南方经济, 2007, (07) :23-36
[5]   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 [J].
冯科 ;
聂海峰 .
经济科学, 2007, (03) :53-65
[6]   高考录取机制的博弈分析 [J].
聂海峰 .
经济学(季刊), 2007, (03) :899-916
[7]   填报高考志愿哪种方式对考生有利? [J].
聂海峰 .
南方经济, 2006, (06) :75-89
[8]   估分填报志愿符合甘肃省情——甘肃省高考填报志愿问卷调查与分析 [J].
李生金 ;
芮执俭 .
人大研究, 2005, (06) :53-54
[9]   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 [J].
钟笑寒 ;
程娜 ;
何云帆 .
经济学(季刊), 2004, (02) :763-778
[10]   The New York City high school match [J].
Abdulkadiroglu, A ;
Pathak, PA ;
Roth, AE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 95 (02) :36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