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被引:19
作者
柏道远 [1 ,2 ]
李长安 [2 ]
马铁球 [1 ]
王先辉 [1 ]
陈渡平 [1 ]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第四纪; 安乡凹陷; 沉降; 抬升; 沉积; 剥蚀; 洞庭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1]   洞庭湖古湖滨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 [J].
李长安 ;
张玉芬 ;
皮建高 ;
莫多闻 ;
张国良 .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491-492
[12]  
长江中游荆江变迁研究[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杨怀仁,唐日长主编, 1999
[13]   近50年来江汉湖群水域演化定量研究 [J].
邓宏兵 ;
蔡述明 ;
杜耘 ;
薛怀平 ;
魏显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2) :244-248
[14]   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袁正科 ;
李星照 ;
田大伦 ;
袁穗波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 (01) :109-116
[15]   近50年来洞庭湖区的内湖变化 [J].
黄群 ;
姜加虎 .
湖泊科学, 2005, (03) :202-206
[16]   尚未完成的地质年代表——第四纪悬而未决的前程 [J].
安芷生 ;
艾莉 ;
不详 .
地层学杂志 , 2005, (02) :99-103
[17]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 [J].
来红州 ;
莫多闻 ;
李新坡 .
沉积学报, 2005, (01) :130-137
[18]   洞庭湖区构造沉降特征及监测方案 [J].
皮建高 ;
潘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01) :11-14
[19]   洞庭湖近几十年来湖盆变化及冲淤特征 [J].
姜加虎 ;
黄群 .
湖泊科学, 2004, (03) :209-214
[20]   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区防洪的影响 [J].
来红州 ;
莫多闻 .
地理学报, 2004, (04) :5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