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被引:19
作者
柏道远 [1 ,2 ]
李长安 [2 ]
马铁球 [1 ]
王先辉 [1 ]
陈渡平 [1 ]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第四纪; 安乡凹陷; 沉降; 抬升; 沉积; 剥蚀; 洞庭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21]   洞庭湖近现代的演化与湿地生态系统演替 [J].
童潜明 .
国土资源导刊, 2004, (01) :38-44
[22]   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 [J].
来红州 ;
莫多闻 ;
苏成 .
地理研究, 2004, (01) :78-86
[23]   洞庭湖历史时期环境研究 [J].
杜耘 ;
殷鸿福 .
地球科学, 2003, (02) :214-218
[24]   江汉—洞庭湖平原湿地的历史变迁与可持续利用 [J].
龚胜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69-574
[25]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机制分析 [J].
毛德华 ;
夏军 .
冰川冻土, 2002, (04) :444-451
[26]   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区演变的贡献——答李春初先生对《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质疑 [J].
梁杏 ;
张人权 ;
皮建高 ;
张国梁 .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690-696
[27]   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的初步分析 [J].
皮建高 ;
张国梁 ;
梁杏 ;
张人权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6-10
[28]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J].
梁杏 ;
张人权 ;
皮建高 ;
张国梁 ;
孙锡良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11-14
[29]   洞庭湖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J].
张人权 ;
梁杏 ;
张国梁 ;
皮建高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1-5
[30]   洞庭湖的形成、演变与洪涝灾害 [J].
苏成 ;
莫多闻 ;
王辉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1, (02) :52-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