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rNa/rCl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11
作者
刘立才 [1 ]
陈鸿汉 [2 ]
杨仪 [3 ]
王金生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沉积环境; 海侵; 淡化; 阳离子交换吸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11 [地下水的成因];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本文从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含水介质及包气带沉积环境的角度,阐明了浅层地下水中Cl-和Na+浓度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根据数据分析,浅层地下水中Na+与Cl-的毫克当量比值rNa/rCl与海侵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历史关系密切。地下水淡化历史越长,含水层介质中吸附的Na+与地下水中的Ca2+和Mg2+之间的阳离子交换吸附程度越高,大量的Na+进入地下水中,使得rNa/rCl比值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京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成果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J].
廖启林 ;
吴新民 ;
翁志华 ;
朱伯万 ;
潘永敏 ;
陈宝 ;
金洋 .
中国地质, 2004, (01) :70-77
[2]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系地下水化学演化机制 [J].
宋保平 ;
张先林 ;
方正 ;
陈中原 .
地理学报, 2000, (02) :209-218
[3]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J].
李从先 ;
陈庆强 ;
范代读 ;
张家强 ;
杨守业 .
古地理学报, 1999, (04) :12-25
[4]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硬粘土层成因研究 [J].
陈庆强 ;
李从先 .
地理科学, 1998, (01) :58-62
[5]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古土壤与古环境 [J].
刘宝柱 ;
李从先 ;
业治铮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3) :131-138
[6]   关于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海侵的─孔之见 [J].
陈希祥 .
地层学杂志, 1996, (04)
[7]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与古环境初探 [J].
陈庆强,李从先 .
沉积学报, 1995, (S1) :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