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

被引:31
作者
郭莉 [1 ,2 ]
黄柯 [1 ]
机构
[1]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2]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网络;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在网络空间,教师的主体性减弱而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传统主客体关系向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它在实践过程中常受制于诸多现实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不足和主体交往互动性沟通的缺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师生交往资质和建立合理的交往互动关系,以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的转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J].
冯建军 .
高等教育研究, 2001, (06) :26-31
[3]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J].
郭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03) :32-38
[4]  
交往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闫艳; 著.人民出版社.2011,
[5]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张耀灿等著;.人民出版社.2006,
[6]  
Web2.0时代网络传播的方式研究.[D].胡文晞.华东师范大学.2009, 12
[7]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受众研究.[D].闫贺杰.北京交通大学.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