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

被引:42
作者
胡弼成
陈小伟
机构
[1]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理解; 对话; 大学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由于对话和理解是人类把握自身的两种基本方式,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话,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理解。始于对话的教育,作为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和追求人性化而趋向理解的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在大学构建起从对话至理解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起着引向理解的前导作用,学生应成为积极走向理解的实践者,藉此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知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达成教育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由灌输走向对话:道德教育的理念转向 [J].
王福照 .
教学与管理, 2009, (07) :38-40
[2]   教育主体评议 [J].
胡弼成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8, (02) :66-71
[3]   论对话教学的交往性特征 [J].
陈菊 ;
熊宜勤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10-113
[4]  
大学正义[M]. 人民出版社 , 吴松, 2006
[5]  
交往行为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4
[6]  
学习的快乐[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日)佐藤学著, 2004
[7]  
主体性哲学[M]. 云南人民出版社 , 郭湛著, 2002
[8]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 岳麓书社 , 肖川著, 2002
[9]  
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 2001
[10]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叶澜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