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

被引:17
作者
黄嘉盈 [1 ]
李柏生 [2 ]
谭海玲 [2 ]
柯碧霞 [2 ]
何冬梅 [2 ]
柯昌文 [2 ]
张秋丽 [1 ]
机构
[1]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2]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病原学特征;
D O I
10.13820/j.cnki.gdyx.2015.12.032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广州市2010—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10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的PCR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2010—2013年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51株,47.2%)、O1:KUT(32株,29.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90.7%)和头孢吡肟(28.8%)耐药率较高,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则100.0%敏感。多重耐药分析显示,2010—2013年分别有53.6%(15/28)、20.6%(7/34)、18.8%(3/16)、33.3%(10/30)的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物。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95.4%(103/108)的分离株为tdh+trh-,4.6%(5/108)的分离株为tdh-trh+。PFGE显示,108株副溶血性弧菌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图谱可分为3个聚类,55个PFGE型别,相似值为60.2%100%。优势血清型O3:K6和O1:KUT主要集中于聚类Ⅱ,O4:K8血清型主要集中于聚类Ⅲ。结论 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和O1:KUT型,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仍然比较敏感,但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PFGE结果提示广州市食源性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912 / 19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2006—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病例分离副溶血性弧菌O3∶K6的病原学特征研究
    鞠长燕
    陈香兰
    黄锐敏
    [J].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05) : 445 - 449
  • [2] 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李剑森
    梁骏华
    柯碧霞
    卢玲玲
    何冬梅
    邓小玲
    柯昌文
    黄蔚
    黄熙
    李世聪
    黄琼
    [J].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06) : 10 - 16
  • [3] 广东省2009年副溶血弧菌暴发与散发菌株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柯碧霞
    谭海玲
    李柏生
    何冬梅
    马聪
    刘美真
    陈经雕
    柯昌文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12)
  • [4] 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何冬梅
    朱海明
    马聪
    柯碧霞
    方伟
    谭海玲
    李柏生
    邓小玲
    柯昌文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12)
  • [5] 北京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曲梅
    张新
    刘桂荣
    黄瑛
    李洁
    李锡太
    刘元
    严寒秋
    刘白微
    黎新宇
    王全意
    黄芳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12)
  • [6] 副溶血弧菌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杨芳
    李秀娟
    徐保红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06) : 562 - 565
  • [7] 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和溶血相关毒素的研究进展
    苏桂栋
    苏建新
    [J]. 广东医学, 2003, (12) : 1378 - 1380
  • [8] Multidrug‐resistant,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roposal for interim standard definitions for acquired resistance[J] . A.‐P.Magiorakos,A.Srinivasan,R. B.Carey,Y.Carmeli,M. E.Falagas,C. G.Giske,S.Harbarth,J. F.Hindler,G.Kahlmeter,B.Olsson‐Liljequist,D. L.Paterson,L. B.Rice,J.Stelling,M. J.Struelens,A.Vatopoulos,J. T.Weber,D. L.Monnet.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 2012 (3)
  • [9] Interpreting chromosomal DNA restriction patterns produced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criteria for bacterial strain typing. Tenover F C,Arbeit R D,Goering R V,Mickelsen P A,Murray B E,Persing D H,Swaminathan B.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