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63
作者:

王宝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黄玉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陶健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中心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王鹏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兰州中心气象台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通量;
水汽收支;
突变时间;
西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西北地区大气水汽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不同气候系统影响的西北地区可划分为西风带、高原区与东亚季风等3个气候影响区,水汽沿西北、西方与西南3条路径输送到西北地区;东亚季风区是西北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的最丰富区,西风带区是次之,高原区最少.平均状况下,高原区的边坡、东亚季风区、天山及祁连山等西北地区降水最大和次大中心维持水汽的辐合状态.西风带区在1978年以前净水汽通量呈“亏损”状态,之后维持“盈余”;高原区净水汽通量一直为“亏损”状态;东亚季风区90年代以前净水汽通呈“盈余”状况,其后基本维持平衡,且数值远大于其它区.西风带区降水和大气水汽在变化过程中均有突变发生,时间分别为1990年和1985年,其它两区没有突变现象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中天山及其北麓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 冰川冻土, 2005, (03) : 381 - 388李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任宜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汤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陈洪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2] 长江流域水汽收支与高原水汽输送分量“转换”特征[J]. 气象学报, 2005, (01) : 93 - 99苗秋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胜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3] 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水汽输送和环流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2005, (01) : 10 - 16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刘芸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东亚夏季风期间水汽输送与西北干旱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04, (06) : 912 - 918王宝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黄玉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何金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黎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5] 青藏高原周边异常多雨中心及其水汽输送通道[J]. 气象, 2004, (12) : 44 - 47苗秋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施小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6] 东亚夏季风异常与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关系分析[J]. 冰川冻土, 2004, (05) : 563 - 568王宝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黄玉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王劲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7] 中国西北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特征[J]. 气象学报, 2004, (03) : 365 - 37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培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维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J]. 高原气象 , 2004, (01) : 1 - 10蔡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钱正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吴统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梁潇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宋敏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9]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J]. 气象学报, 2003, (02) : 129 - 14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胡国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10]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J]. 冰川冻土, 2003, (02) : 135 - 142李栋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蔡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冯建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杨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袁玉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董安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