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超级汇聚背景下的陆内差异变形:华北伸展裂解和华南挤压逆冲

被引:111
作者
李三忠
张国伟
周立宏
赵国春
刘鑫
索艳慧
刘博
金宠
戴黎明
机构
[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4]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5] 香港大学
[6] 浙江大学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华北克拉通; 华南陆块; 深部构造; 大陆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于欧亚板块下以及中生代鄂霍次克海的消亡导致中亚造山带的向南俯冲,三者围限的中心三角形地带正是中国东部两个核心地块———华北和华南地块,而且,该区中、新生代始终处于全球三大构造域超级汇聚的中心。但是,在这种超级汇聚背景下,分别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核部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构造类型: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伸展、裂解导致了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以张性构造为特征;而华南陆块总体发生收缩、挤压、逆冲导致了宽阔的陆内挤压变形系统,以压性构造为特征。文中综合我们近10年来渤海湾盆地构造的研究成果和2006年以来对华南陆内构造系统的系统调查成果,分析华北与华南中、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差异的大陆动力学变形机制。初步分析表明,虽然两者浅部都处于汇聚背景下,但是宏观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华南与华北的深部状态明显不同,推断其变形机制可能也不同。建议大陆动力学研究要关注深部构造研究,进一步理顺深-浅部构造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107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132 条
  • [1] 雪峰山基底隆升带及其邻区印支期陆内构造特征与成因
    李三忠
    王涛
    金宠
    戴黎明
    刘鑫
    周小军
    王岳军
    张国伟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1) : 93 - 105
  • [2]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
    刘恩山
    李三忠
    金宠
    戴黎明
    刘博
    张国伟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 30 (05) : 63 - 74
  • [3] Deep structure and origin of active volcanoes in China[J]. Lucy Liu.Geoscience Frontiers. 2010(01)
  • [4] 中国西部及邻区大地震时空特征、地质背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吴冲龙
    [J]. 地学前缘, 2010, 17 (05) : 193 - 205
  • [5] 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前燕山期主要地质事件
    赵越
    陈斌
    张拴宏
    刘建民
    胡健民
    刘健
    裴军令
    [J].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 900 - 915
  • [6] 渤海湾盆地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李三忠
    索艳慧
    戴黎明
    刘丽萍
    金宠
    刘鑫
    郝天珧
    周立宏
    刘保华
    周均太
    焦倩
    [J]. 地学前缘, 2010, 17 (04) : 64 - 89
  • [7] 亚洲东部“大三角”地震构造区的周边和深部动力环境
    高祥林
    马晓静
    李晓丽
    [J]. 地学前缘, 2010, 17 (04) : 33 - 42
  • [8] 湘赣桂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郝义
    李三忠
    金宠
    戴黎明
    刘博
    刘丽萍
    刘鑫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 34 (02) : 166 - 180
  • [9] 湘中地区穹盆构造:褶皱叠加期次和成因
    王建
    李三忠
    金宠
    王岳军
    张国伟
    刘丽萍
    刘鑫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 34 (02) : 159 - 165
  • [10] 湘鄂西-川东中生代陆内递进扩展变形:来自裂变径迹和平衡剖面的证据
    梅廉夫
    刘昭茜
    汤济广
    沈传波
    凡元芳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2) : 161 - 174